9月26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3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廈門、太原、東莞、長沙、廣州的便利店發展指數名列前五位。這是協會自2014年起連續10年調查并發布這一指數。
指數的核心數據為各城市便利店的飽和度、門店總量的增速、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及營商環境情況。在此基礎上,計算出各城市的便利店發展指數。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各城市便利店的發展呈現6個特點:
其一,全國各城市的便利店發展整體保持穩定。
通過上半年的恢復和調整,各城市便利店下半年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各城市間便利店的發展差異性較大。大多數城市的便利店比去年同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整體發展速度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緩。另外,便利店下沉市場發展趨勢仍然在持續。目前已下沉到四、五線城市及縣域級市場。
調查發現,2023年城市便利店門店數量實現正增長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64.1%;門店數減少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35.9%。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發展保持了穩定發展。其中合肥市的便利店數量增長率達到了11.76%,是所有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其次是貴陽和昆明。
其二,多數城市便利店的發展還未達到成熟市場程度。
通過調查發現,在城市便利店飽和度方面,與國際上便利店發展成熟的市場相比,我國僅有少數幾個城市的飽和度低于2500人/店,達到了成熟市場標準。多數城市便利店的飽和度處在3000至9000人/店區間,距離成熟市場階段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各城市間的便利店發展差距較大。通過調查發現,東南區域的城市便利店發展明顯要優于西北區域,與經濟的發展特點大致相同。
其三,各城市便利店品牌以區域深耕為主,跨區域整合成為趨勢。
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的便利店仍以深耕區域市場為主。受地理距離、供應鏈、管理效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跨區域發展的連鎖便利店品牌仍然較少,處在剛剛起步階段。隨著一些連鎖便利店品牌供應鏈能力、數字化技術的不斷進步,部分城市的便利店市場競爭逐漸加劇。
其四,運營成本高企仍然是各城市便利店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低線城市,房租、人力成本仍是便利店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企業毛利和凈利空間都壓縮到很低的情況下,便利店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從本次調查來看,隨著各城市便利店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其他小店經濟對于實體門店資源的競爭,許多城市便利店的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
其五,各城市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保持原有水平。
從本次調查來看,各個城市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同比去年基本保持不變,且各城市間的差距明顯,呈現出南高北低的特點。這與城市的氣候條件、經濟水平、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有很大關系。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看,24小時便利店的運營成本要比一般的便利店高,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24小時便利店的發展。但是從服務民生的角度來看,24小時便利店除了保障供應、滿足消費的基本功能之外,還能更多承擔滿足消費者日常應急需求的責任。所以通過政策引導,提高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能有效提升城市居民服務質量。
其六,各城市便利店的發展亟需政策引導與支持。
便利店是服務保障民生、促進便利消費的重要商業設施,是便民惠民的重要零售業態。根據我國《國內貿易發展“十一五”規劃》至《“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國家對便利店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重點、積極發展便利店新業態”到“鼓勵設立社區便利店”再到“完善便利店城市商業網點布局”的變化。
近年來,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便利店能夠保持健康快速發展與各城市商務主管部門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是便利店能夠保持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自2021年商務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以來,各城市商務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配套政策支持連鎖便利店的發展。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針對便利店的政策支持差異較大,便利店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導和支持。
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