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新場景,正在江蘇縣鄉市場流行。原本略顯“土氣”的縣城老街,咖啡飄著現磨香氣,菜場改造后成為網紅打卡地,零售巨頭紛紛開設新店……變化背后,蘊藏著縣鄉消費的大機遇。
我國縣域常住人口近7.5億,市場容量和消費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內消費市場加速“下沉”,縣鄉消費持續“向上”。去年,全國鄉村消費增速比城鎮快0.9個百分點;在江蘇,這一數字更是高達3.4個百分點。縣鄉市場銷售增速持續高于城鎮,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引擎。抓住這股勢頭,就能為發展添把火,給百姓增實惠。
縣鄉消費的崛起,是消費需求和消費主體雙重變化的結果。一方面,消費結構加速提檔升級,需求日趨多樣化。過去,縣鄉居民圍著柴米油鹽轉,現在也開始講究喝杯好咖啡,舍得給寵物買進口糧。數據顯示,咖啡、鮮花、麗人、寵物這4種消費業態在縣鄉茁壯成長,縣鄉消費正從生存型轉向發展型,從“重產品”轉向“重品牌”。另一方面,縣鄉新興消費主體崛起,回流青年消費活躍。麥可思2024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23屆本科生、高職生縣域就業比分別為27%、29%,較2019屆分別提高6個、7個百分點。26歲至35歲的“回流青年”成為引爆縣鄉消費的主力,將新的消費觀念和需求帶回家鄉。
抓住縣鄉消費大機遇,關鍵要做到“目中有人”,而不是簡單的“把城里貨送下鄉”。立足江蘇實際,就是要讓老百姓有錢花、愿意花、放心花,讓更多縣鄉居民能消費、想消費、敢消費。
在“有錢花”上下功夫,重點是把產業做強、就業做多。年輕人返鄉開民宿,大爺大媽在村口直播賣特產,這些新行當都是消費下沉的結果。要讓返鄉青年在家門口有活干,把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結合起來拓寬收入來源,實實在在提高縣鄉居民的工資收入和經營收入。更長遠看,縣鄉居民消費能力旺盛,能倒逼當地企業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形成“好貨不愁賣、好服務有人買”的良性循環。
讓老百姓“愿意花”,得靠好商品好服務吸引人。縣鄉居民有符合地域特點的消費習慣,不能直接套用城鎮居民的“消費模板”。江陰吉麥隆超市將40%貨架替換為本地合作社直供商品,扎根揚州縣鄉的宏信超市引入迎合本地人飲食習慣的特色食品,這種尊重市場、尊重消費者的經營思路,為縣鄉居民提供了“難以抗拒”的消費理由。
在“放心花”上出實招,既要硬件到位更要服務貼心。如今,縣鄉的道路普遍通暢,但商品流通之“路”不一定暢達。比如,有的地方冷鏈布局不平衡,有的地方快遞點設置不夠合理,有的地方消費者維權仍不方便,線下無理由退貨等好政策尚未充分惠及縣鄉,提升縣鄉消費環境仍然任重道遠。
由此可見,讓縣鄉消費市場從“潛力股”變成“績優股”,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歸根結底,消費下沉,下的是渠道,提的是質量,連的是民心,闖的是新路。(袁媛)
轉自:新華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