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制藥市場規模迅速擴張,預計2026年將達29.94億美元。AI藥物在早期臨床試驗中展現出較高成功率,尤其是Ⅰ期臨床試驗成功率遠超傳統制藥。隨著AI制藥技術的不斷革新,包括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等技術的應用,AI有望重塑傳統制藥范式,為新藥研發帶來更多可能性。
市場規模和管線數量快速提升
近年來,AI制藥市場規模快速擴張。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全球AI制藥市場規模為13.8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29.94億美元,2021-2026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47%。量子位智庫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AI制藥對外合作管線市場規模為15.5億元,自研管線市場規模為11.6億元,預計今年兩者將分別達到33億元和34.7億元,2035年將分別達到1353億元和686.3億元,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2018年以來,AI制藥管線數量快速增加。根據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自然綜述:藥物發現》)數據,2018年,全球范圍內AI驅動的新藥發現/臨床前管線數量為56個,較2017年翻了一番;2021年,這一數字大幅攀升至158個。根據"量子位"微信公眾號統計數據,目前,AI驅動的臨床試驗管線已占現有臨床試驗管線的10%。近年來上市的新藥在研發過程中也不乏利用AI技術的案例,如輝瑞的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在候選小分子化合物篩選及晶型篩選環節都與晶泰控股深度合作,利用了AI技術。隨著AI制藥產出的管線產品越來越成熟,利用AI技術進行藥物深度研發的可行性將進一步增強,預計AI制藥管線數量將持續增加。同時,AI技術也將更多參與到傳統制藥的管線中。
根據"智藥局"微信公眾號數據,目前全球共有102個AI驅動的藥物管線獲批臨床試驗,其中56個處于Ⅰ期、41個處于Ⅱ期、5個處于Ⅲ期。按照常規臨床試驗時間節奏,明年首個AI驅動的藥物有望獲批上市,AI藥物將從技術驗證轉向商業化水平考量,AI制藥行業的經濟價值將進一步增長。同時,預計明年AI制藥行業會有大量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伴隨管線進程的不斷推進,AI制藥行業格局將逐漸清晰。
抗腫瘤和神經疾病治療領域是AI驅動的小分子新藥集中發力的領域。病種上,根據BCG(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統計結果,在研AI小分子新藥管線廣泛分布在抗腫瘤、抗新冠病毒以及神經障礙、傳染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治療領域,其中抗腫瘤藥物占比30%、神經疾病藥物占比16%,是AI新藥集中的領域。與AI小分子藥物多病種的治療格局不同,AI驅動的疫苗集中在抗腫瘤、抗新冠病毒和傳染病領域,大分子抗體藥物則集中在抗腫瘤和抗新冠病毒領域。
大幅提高臨床試驗成功率
臨床試驗是藥物開發過程中最耗時、耗力、耗資的階段,能否提升臨床試驗成功率對于AI制藥至關重要。目前,AI制藥管線的Ⅰ期臨床試驗成功率顯著高于傳統制藥,但仍面臨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臨床試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現在多數AI發現的分子都處于Ⅰ期臨床試驗階段,少數進展到Ⅱ期臨床試驗及以后。有研究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球共有24個AI發現的分子完成Ⅰ期臨床試驗,其中21個成功,成功率為87.5%,遠高于傳統制藥行業平均水平;10個AI發現的分子完成Ⅱ期臨床試驗,其中4個成功,成功率為40%,與傳統制藥行業平均水平相當。AI制藥可大幅提高Ⅰ期臨床試驗成功率,與AI算法擅長設計或選擇類藥物分子有關,包括設計和篩選具有優化ADMET(藥物的吸收、分配、代謝、排泄和毒性)和安全性特征的新型分子。Ⅱ期臨床試驗通常涉及生物或機械概念的證明,AI算法在此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AI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試驗成功率,尤其是在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中。AI制藥可通過分析大量數據加快臨床試驗流程,高效準確地識別合適的候選人;可以優化預測模型和臨床試驗設計,提高試驗準確性和有效性。
了解疾病的驅動因素、識別和驗證藥物靶標是許多AI原生生物技術企業、制藥企業和學術機構正在積極投資的領域,集中在表型數據生成、反向翻譯、新型患者衍生模型、大型語言模型應用等。這些技術可以幫助彌合分子設計與臨床療效間的差距,進一步提高臨床試驗成功率。
多因素推動AI制藥持續發展
2024年,AI制藥領域發生了多起重大事件,包括模型發布、企業上市、大額并購等,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和整合。
2024年5月,Alphafold3模型發布。該模型在結構預測方面取得進展,將預測范圍拓展到DNA、RNA等領域,且準確率大幅提升,有力推動AI制藥行業發展。
2024年6月,晶泰控股上市。AI制藥企業晶泰控股在香港上市,融資11.38億港元,標志著AI制藥正式進入二級市場,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2024年7月,英偉達投資Recursio,旨在加速AI藥物發現領域的突破性基礎模型開發。這一投資進一步推動了AI制藥技術的發展。
2024年8月,Recursion收購Exscientia。Recursion以6.88億美元收購Exscientia,成為AI制藥領域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一筆并購,標志著行業整合加速,行業龍頭嶄露頭角。
2024年10月,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均頒給了AI制藥相關研究者,標志著科研界掀起AI技術與生命科學相結合的熱潮。
如今,AI制藥持續為靶點發現和驗證、候選化合物發現等傳統藥物發現流程賦能,并在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等加持下,對虛擬篩選和從頭分子生成環節起著推動作用。短期來看,AI制藥無論是管線數量還是市場規模均呈現迅速增長趨勢,一批AI制藥企業以AI+Biotech/SaaS/ CRO模式脫穎而出,借助自身平臺加速新藥研發進程。中長期來看,Recursion等企業開始通過圖像識別結合表觀篩選擺脫傳統藥物發現模式,AI有望重塑制藥范式。此外,AI藥物在臨床研究早期表現優越,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成功率較傳統藥物發現模式均有優勢。隨著臨床前候選藥物流程的加速和范式的轉變,疊加臨床試驗階段AI技術的覆蓋,體內與體外的數據壁壘有望被打破,AI制藥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中信證券 王凱旋 韓世通 陳竹)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