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如何推動人才資源與企業需求及時有效對接?來看長三角地區的探索。
為了給企業和人才的創造更好的發展生態,上海黃浦區將便利店理念引入政務服務中心,打造了企業共享服務空間。
記者了解到,這處共享服務空間占地1700平方米,全天24小時提供2000多項注冊登記、稅務查詢等政務服務。同時還引進經偵民警駐點辦公,與司法局共同發起成立商事調解聯盟,為民營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
而在浙江溫州這家智能裝備企業的生產車間內,“科技副總”黃金梭正帶著自己的學生調試產線。他是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由他和學生共同研發的智能產線,已經為企業帶來了價值2000多萬元的訂單。
記者了解到,“科技副總”是一種新型人才引進模式。當地通過政府立項的形式,從高校、科研院所等選聘高層次科技人才,到企業擔任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等技術職務,為企業解決高端人才招引難、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
據了解,截至今年3月,溫州已經選派了453名科研人員到451家企業擔任“科技副總”,推動任職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項目240項,累計向民營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50項,交易金額近2億元。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