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重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95.55億元 同比增長9.2%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8-20





      文旅融合讓重慶美景增值

      8月19日,記者從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簡稱市文化旅游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95.55億元,實現旅游總收入255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2%、32.7%,文旅融合發展成效明顯。

      市文化旅游委是2018年《重慶市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的47個市級政府機構之一。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將原市文化委員會、原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的職責整合而成,加掛市文物局牌子。在全國所有新組建的省級文化旅游部門中,市文化旅游委是唯一在名稱中有“發展”二字的機構,也是唯一設立“委員會”的,其他都是廳或局,充分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寄予了更大期望、提出了更高要求。

      該委內設綜合協調處、宣傳處、科技與大數據處、公共服務處、廣電節目內容管理處、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革命文物處等27個機關處室,并于今年4月將分散在幾處的辦公場所集中在一處辦公,地點為兩江新區黃山大道中段68號高科山頂總部基地41棟,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同時,該委還管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等事業單位22個。

      該委負責人介紹,市文化旅游委組建以來,以改革的意識、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擔當,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扎實推動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旅游業發展升級版,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讓八方游客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市文化旅游委部分職能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宣傳、文化和旅游、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起草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全市文化和旅游、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政策措施、規范性文件并組織實施。

      (二)統籌規劃全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擬訂文化和旅游、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三)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動,指導市級重點文化設施建設,負責全市旅游整體形象宣傳和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外合作和市場推廣,擬訂旅游市場開發戰略并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游。指導、協調、推動廣播電視領域產業發展。

      (四)負責管理全市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

      (五)負責全市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旅游公共服務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組織實施全市廣播電視領域公共服務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動。

      (六)指導、推進全市文化和旅游、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行業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資料來源: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抓大文旅促品質化 以大文旅增強城市能級

      ——訪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旗

      文化和旅游的結合,被譽為“詩和遠方”走到一起,是在人們追求美好生活背景下的“職能融合”。市文化旅游委的組建,對推進全市文化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8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該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旗。

      為發揮“三個作用”提供強大動力

      重慶日報:作為一個新組建機構,市文化旅游委怎樣發揮重要作用?

      劉旗: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是黨中央、國務院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之舉。

      重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多彩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同時,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高質量協調發展任務重。組建市文化旅游委,標志著全市文化旅游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關鍵性的第一步。

      自組建以來,市文化旅游委便鎖定建設文化強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以融合發展為主線,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抓大文旅促品質化,統籌保護好自然生態和歷史文脈,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發揮“三個作用”提供強大動力。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文化旅游引進來、走出去;著力培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品質的文化旅游示范區和特色產品線路;充分發揮文化旅游的聚集輻射功能,致力建成產品業態豐富、品牌形象卓著、服務功能完善、集散舒適便捷、環境安全友好、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目的地,助推重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推動文化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重慶日報:目前,市文化旅游委的各項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劉旗: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物理疊加,而應產生有機的化學反應,才能取得“1+1>2”的效果。

      市文化旅游委組建以后,堅持全域旅游是基礎、文化內涵為核心、宣傳營銷為關鍵,推動文化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與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等部門共同主辦了全市“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奏響了文化旅游宣傳推介“大合唱”。策劃實施了“重慶文旅融合發展全球金點子大賽”,擴大了重慶文化旅游的社會影響力。

      圍繞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這一中心環節,我市原創舞劇《杜甫》首次走出國門,在韓國天安市藝術中心劇場上演,“吸粉”無數,這也是重慶大型舞臺劇第一次走出國門并且商業演出;“麗人行”西安快閃推廣活動,視頻連續三天成為全國熱搜,“麗人行”IP裂變式曝光超10億次。雜技秀《魔幻之都·極限快樂Show》開演,填補了重慶主城大型文旅駐場演出的空白,既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又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在公共文化服務、旅游廁所革命、基層應急廣播工作等方面,重慶也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為此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在重慶召開了全國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任務暨旅游廁所革命工作現場推進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首次在重慶召開全國基層應急廣播工作推進會,重慶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在脫貧攻堅上,提檔升級了7個鄉鎮(街道)、252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進村演出活動1.4萬場、送博物館展覽到基層500余場次。近百名藝術家走進貧困鄉鎮,創作出一批優秀的反映當地人文風光的藝術作品,助推文旅扶貧。加大魯渝扶貧協作,舉辦了“十萬山東人游重慶”系列活動。開展魯渝共建非遺扶貧培訓8期,培訓貧困區縣建檔貧困戶、留守婦女400余人。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實施方案》,制定實施《重慶紅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實施方案》。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現場教學,組織開展紅巖聯線“十個一”直播活動,網絡閱讀量超過300萬人次。啟動國家重大文物保護項目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并進行直播擴大了社會影響。

      此外,我市還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大河歌會、首屆全球旅行商大會,簽約30個入境游市場合作項目,設立了14個境外推廣中心,新組建了重慶文化和旅游國際交流中心、重慶文化旅游國際傳播中心,與相關部門共同打造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保稅港“一帶一路”之窗等,著力做大國際“朋友圈”。

      今年上半年,全市游客人均旅游消費879.85元,同比增長19.8%,文旅消費升級效果明顯。

      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

      重慶日報:重慶文旅如何進一步發展,再上新臺階?

      劉旗: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補齊短板,抓大文旅促品質化,統籌保護好自然生態和歷史文脈,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把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作為全市文化旅游發展的主戰場,整體謀劃、統籌力量、整合資源、打捆推進,確保每張牌都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并把五張牌融入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三大特色區域旅游目的地中,突出特色、區域聯動、精準發力。

      建立重大項目聯合推進機制,重點推進一批資源品位高、配套條件好、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做大做強世界溫泉谷、長江三峽國際旅游集散中心、重慶都市旅游和立體氣候四季康養四大項目集群,進一步增加文化和旅游的有效供給,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強化文化旅游宣傳推廣,搭建“1+N+X”的旅游外宣平臺,加強與亞太旅游協會、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等國際性旅游組織合作交流,充分展示重慶最美、最炫、最新形象,讓重慶旅游全面融入國際市場。

      以閱讀、演出、電影、文博、旅游等消費為重點,引導更多市民、游客走進書店、劇場、劇院、景區等場所,培育高人氣高活躍度的文旅消費大市場等。

      加強紅巖革命紀念館等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紅色旅游,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文化挖掘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逐步解決文化和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文化和旅游的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人享受高品質生活。


      轉自: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