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慈欣作品首次變身系列漫畫,背后有哪些故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03





      “太陽最后一次把它的光和熱灑向地球。地面上的冰結的二氧化碳干冰首先融化,騰起了一陣白色的蒸汽;然后海冰表面也開始融化,受熱不均的大海冰層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


      這段《流浪地球》中的經典文字,在科幻迷中流傳甚廣,然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要形象化的理解存在一定難度。如今,一套科幻漫畫的出現,讓更多讀者領略到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魅力。


    148.jpg

      劉慈欣科幻漫畫《流浪地球》


      這套漫畫名為《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是劉慈欣的小說首次被改編成系列漫畫,共收錄劉慈欣經典作品中的十四部中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將在兩年內陸續出版上市。首次面世的是其中四部作品分別是:《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和《圓圓的肥皂泡》,這一系列漫畫改編將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創作。


    7ee79ceb78084a36b696720a5fb1b72b-20210203081857253-6158734864096787196-8f79c1be-168f-42b3-8008-4b8b48bf99dd.jpg

      本文圖片以及視頻來源:中信出版社(00:30)


      漫畫作者團隊共有26人,既有來自法國、意大利等國際漫畫藝術家,也有張曉雨、楊偉林、吳青松、劉瑋等本土漫畫藝術家。每一部作品都由不同藝術家進行創作上的配合:一個專業漫畫編劇加一位繪者,再加上一位上色師。比如,《流浪地球》漫畫版的編劇是克里斯托弗·貝克,繪者是斯蒂芬諾·拉弗雷,從事黑白稿創作等,最后是來自巴西的一位上色師進行上色創作。


      為何首期推出這四本小說改編的漫畫作品?出品人李赟介紹,這四本是劉慈欣比較早期的作品,且都是短篇小說,理解起來較簡單、清晰,因此成為劉慈欣科幻世界的入門作品。同時他表示,漫畫不會隨意改動劇情,每一部都完整保留原著的故事主線,并延續原著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


      就這套漫畫的出版,澎湃新聞采訪了《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出品人、漫傳奇CEO李赟。


    147.jpg

      《圓圓的肥皂泡》里從遙遠的印度洋飛越漫長路程,給干燥的大西北運送濕潤空氣的無數個大大的肥皂泡。


      【對話】


      澎湃新聞:合作是從2019年啟動,在此之前關于漫畫的改編與大劉做了哪些商討?在達成合作的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難?


      李赟:我之前在一家國有文化貿易企業工作,從事圖書出口和原創內容的國際推廣的工作,2012年起開始與劉慈欣合作,開展包括《三體》三部曲在內的劉慈欣作品的翻譯出版和境外推廣。2015年4月,我結識了王寧,他一直致力于中國原創漫畫的海外推廣工作,并將一批優秀的原創漫畫作品譯介到了法國、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受到王寧的啟發,我發現了漫畫作品在跨文化傳播中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并相信它能夠為科幻內容,特別是中短篇科幻小說提供一種新的表達形式和傳播形態。這個想法在我腦袋里孕育了兩年多的時間,2017年8月,我辦理了離職手續,并踏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年9月,《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項目正式啟動。


      劉慈欣對我非常信任,當我提出要做他的科幻作品的漫畫改編時,他沒有提出任何質疑或顧慮,我們甚至沒有就此進行任何深入討論,這個事情就定下來了。


      澎湃新聞:能講講挑選漫畫家的故事嗎?基本上每一部小說的改編漫畫都由復數的藝術家合力進行創作,同時也不拘泥于雇傭某些特定地區的藝術家,這樣做的用意是什么?


      李赟:無論是故事改編,還是繪制創作,都要達到國際水準。為此,我們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高水平的職業漫畫編劇以及繪者,這一過程是漫長且困難的,我們采用了海選+推薦的方式,從2017年9月到2019年初,我們用了近一年半的時間來組建創作團隊。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的主編科琳娜·蓓爾特蘭德和王寧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利用各自的業界人脈關系來推薦和網羅境內外的優秀作者。科琳娜是法國人,有二十多年的從業經歷,是一位經驗老到、人脈豐富的資深漫畫編輯。


      最終,我們組建了由來自13個國家的28位作者組成的國際化創作團隊。他們中的多數人是獨立的職業漫畫編劇和漫畫家,也有自帶團隊的漫畫編創人。除本土作者外,我們沒有特別傾向于選擇某個國家的作者,但卻在有意促成作者國別的多元化,這還是出于布局全球市場、實現跨文化傳播的考慮。


      澎湃新聞:對于“原著粉”來說,漫畫保留了原作的哪些精髓?


      李赟:《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的所有作品都是對原著的“再現式”改編,每一部都完整保留了原著的故事主線,并精準繼承了原著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當然,既然是漫畫改編,就必然要有不同于原著的全新創作,這集中表現在文字內容的視覺轉化(視覺化創作)上,這是成功改編的關鍵所在,也是將原著生動、具象地呈現給讀者的基本路徑。


      澎湃新聞:大劉的作品被翻拍成多種形式的作品,改編成漫畫的特點和優勢在哪里?


      李赟:據我所知,由劉慈欣作品改編的藝術作品中,目前已經面市的主要是漫畫、戲劇和電影三個品類。目前,電影只有一部,也就是票房超過47億的《流浪地球》;戲劇則包括舞臺劇和廣播劇。就劉慈欣作品的文化價值和商業潛力而言,其衍生文化內容的產出還比較有限。


    149.jpg

      漫畫《流浪地球》中的場景


      與電影、舞臺劇等衍生內容相比,漫畫內容的特點和優勢在于:第一,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也相對較短。第二,漫畫內容承載著繪畫藝術的魅力和特質,能夠以豐富飽滿的色彩、流暢細膩的線條,使讀者感受到繪畫藝術之美。另外,類似于影視作品,漫畫能夠具象、生動而又藝術化地呈現宏大震撼的科幻場景,這又是廣播劇等藝術內容所不具備的優勢。


      澎湃新聞:你和大劉是好友,大劉在此次改編漫畫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出版前他看過這些漫畫嗎?


      李赟:應該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吧,每一次跟劉慈欣老師在一起深入交談,我都會有“人生收獲”,這種收獲是思想上的和精神層面的,可以受益終生。


      劉慈欣幾乎沒有參與創作進程,只是就個別作品的少數細節回答了我和作者們的一些問題。他把漫畫改編事宜全權托付給我,也托付給了創作團隊和編輯團隊。在創作初期他曾寫過一封致全體漫畫作者的信,在信中,劉慈欣寫道:我由衷希望各位漫畫作者能夠在保持原作的人文思想、精神內涵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合理但不失大膽地突破原作的故事結構和故事內容,在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基礎上,創作出既符合漫畫創作規律、又適應全球讀者閱讀需求的優秀的漫畫作品。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出版前,劉慈欣沒有看過相關作品。在第一輯出版后,他仔細閱讀了每一本漫畫作品,并對這些作品給予了肯定。相信,對于即將陸續出版的另外11部作品,他也一定不會錯過的。


    145.jpg

      《鄉村教師》里銀河系碳基文明與硅基文明之間的星際戰爭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中國科幻漫畫的市場?未來會是十分有潛力的市場增長點嗎?你對科幻文學和科幻漫畫的市場存在哪些期待?


      李赟:首先,我想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知識的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


      科幻漫畫是承載了人類想象力的文化創意內容,它能夠借助科幻文學的想象力和繪畫藝術的美學張力,向讀者展示文學的魅力、藝術的魅力、自然和宇宙的魅力以及未來的魅力,而其呈現這些魅力的方式又是大眾化的、通俗易解的。因此,我非常看好科幻漫畫的市場潛力。


      結合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態勢來看,今天的全球各國都受到了科技發展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在人類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科技發展與技術創新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得到了全球、全社會的空前關注。借助科技發展的偉力,科幻漫畫會成為一種獨特的亞文化現象,會成為這個年代的文化聚光燈下的翩翩舞者。


      此外,隨著中國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國青年一代的文化認知能力和文化自主性意識不斷提高,他們對高品質原創文化內容的消費意愿也在顯著增強。因此,為大眾提供高品質的原創文化內容,是迎接消費升級挑戰的必需,也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客觀地說,當下的中國,包括漫畫、電影在內的高品質的原創科幻內容還很少,還遠不能滿足各年齡段受眾的需求。可一旦有大批高品質的科幻內容涌現出來時,我相信以中國受眾、特別是青年一代受眾的高素質,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擁抱和欣賞這些高品質內容。道路是坎坷艱難的,但前景是光明遠大的。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