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一覽千年,它們于靜默中訴說著滄桑與繁華,見證著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會場設在陜西省西安市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其間推出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市民游客參與體驗。事實上,在西安,還有這樣一些小眾博物館值得被“安利”,一些博物館“新玩法”有待去探索。
在城市街區尋一處不擁擠且具有城市特色的博物館,進景區用一張門票看多個唐文化展覽,去大學校園重溫青春歲月順便逛免費博物館充電……這是在陜西省西安市逛小眾博物館一舉多得的樂趣。因為博物館數量眾多,西安有“博物館之城”的美譽,其中一些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小而精,成為反向游的最佳選擇。
突出特色 讓年輕人感興趣
“從一座社,看一座城。”位于西安鐘樓東北角的易俗社文化街區,依托百年秦腔劇社易俗社,以秦腔文化為特色,以古城規制“街、坊、巷、院”為基礎,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秦腔文化為主題的街區。“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秦腔”是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最重要的動力。
易俗社文化街區除了復原傳統的露天戲臺,還著重打造了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百年易俗社博物館。免費參觀的“兩館一臺”,為街區注入了靈魂。
最近,一場場秦腔大戲正在街區戲臺上演。臺上演員唱念做打,一腔一調,有板有眼,臺下票友、游客齊喝彩,叫好聲響成一片,一段段精彩的秦腔勾勒出古城西安最讓人沉醉的“煙火氣息”。
中央戲臺的隔壁是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走進這里,一顆秦腔之心瞬間被點燃。“珍貴的戲曲文獻、歷史文物,完美展現了秦腔萌芽、誕生、發展的過程,同時,博物館中的各種互動體驗項目也讓人沉醉。”濟南大學音樂系大二學生曹珂在這里“奏響”一件件樂器,拿起聽筒細細品味一段段唱詞,通過數字化的音像資料,領略秦腔藝術的魅力。
百年易俗社博物館內也有不少年輕身影,他們或與博物館里的展品合影,積攢著朋友圈里的“九宮格”;或聆聽百年前的秦腔片段;或去體驗AI技術將人像與“生旦凈丑”服裝結合……在這里,歷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道“流動”的文化風景線,成為可觸摸、可感知的互動體驗。
深度體驗 讓歷史文化可觸摸
華清宮作為唐文化標志性景區,向每一位游人展現著璀璨輝煌的盛唐風采。而在一張120元的景區門票內,還包含了景區內的唐御湯遺址博物館和梨園遺址博物館,游客可以深度體驗盛唐文化的輝煌燦爛。
“在唐御湯遺址博物館,領略'唐湯國浴'的沐浴風情,感受盛唐包容萬象的文化魅力;到梨園遺址博物館,借助數字科技欣賞樂舞華章,傾聽唐代梨園撥弦轉軸的琴瑟和鳴。真是意外驚喜!”第一次來華清宮的上海游客胡靜對兩個博物館印象深刻,并請了講解員為她講解博物館展品。
“唐御湯遺址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唯一一處以皇家湯池為主題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華清宮金牌講解員王陽介紹,這里由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太子湯5組湯池組成,是盛唐時期宮廷沐浴文化的代表。胡靜說:“在御湯遺址博物館旁邊的蓮花溫泉洗手臺,我感受了一下常年43℃的同款'皇家溫泉'。”
據考證,唐代共有4個梨園,時至今日,“皇帝梨園”“太常梨園別教院”和“梨園新院”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華清宮的“隨駕梨園”遺址猶存。它也成為我國第一座展示唐代梨園藝術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與梨園遺址博物館遙相對望的按歌臺假日里上演各種唐歌舞演出,不少游客觀看演出后會走進博物館。
西安市臨潼區博物館聯盟理事長,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聶慶林介紹,未來,臨潼區博物館將以“大”景區帶“小”眾博物館,優勢互補,打造共享平臺。
開闊眼界 讓休閑旅游長知識
藏在大學里的博物館是博物館中的“學霸”。據不完全統計,陜西省擁有84座大學博物館,其中,西安的大學博物館極具特色。
位于西安城墻西南角的西北大學博物館是一所集人文與自然、藝術與科學、歷史與現代于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標本、化石等各類藏品2萬余件,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西北大學畢業的媒體人鄭飛經常會帶外地朋友到母校的博物館參觀。“西北大學博物館是一座展示西北大學優勢學科與校園文化的知識殿堂。”鄭飛介紹,博物館下設5個常設展覽分館:校史館、地球館、生物館、歷史館和賈平凹文學館。
記者了解到,西北大學博物館各個主題分館都設立了多姿多彩的研學體驗課程。
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里隱藏著兩座博物館,一座訴說著交大的前世今生,一座散發著藝術文化魅力。“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陳列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藏品4900余件。西遷博物館像一位老者將過往的故事娓娓道來,展現了交大西遷的全過程。而交大博物館里則匯集了秦腔、鼓樂、書法碑石、陜西西部農民畫等民間藝術,在這里能感受到陜西秦腔的豪邁與鼓樂的悠揚,也能從書法和壁畫中讀懂古人熱愛生活的浪漫情懷。”西安交通大學大三學生王博說。
中國輕工業博物館位于陜西科技大學校園內秀麗的科大湖畔,是中國第一座以輕工業為主題的特色鮮明的愛國奮斗主題館,展示了中國輕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博物館上下兩層,包含輕工業發展歷程主題展和科教筑夢主題展兩個基本陳列,以及陜西科技大學校史展。自2018年6月開館以來,一直免費對外開放。
“博物館不僅有遠古時期縫紉工具骨針、著名的商鞅銅方升、豐足火花火柴印版等展品,還可以在那里感受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再到中國智造的飛躍。”全國特級導游劉國楊在陜西科技大學進行過多次“行走中的博物館”的主題講座,對中國輕工業博物館評價很高,在帶團時他經常把這座博物館推薦給喜歡博物館的游客們。(記者 任麗)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