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次“新中考”作文題目備受關注。作文題二選一,其中之一是任選一處古跡或一件文物,將“ⅹⅹ,讓我心生敬意”補充完整,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
這題目好寫,因為北京作為古都,古跡和文物眾多,孩子們都不陌生,每個人都有話可說,但要結合歷史文化有所思有所悟,寫好卻并不容易。
不少孩子可能從小就和父母一起去過故宮、長城、頤和園等古跡,但是,寫作文時卻覺得無話可說,大人們覺得納悶,你不是去過嗎?
其實,這種情況在許多孩子們身上都存在。朋友的孩子去杭州玩了三天,美麗的西湖、有名的雷峰塔、清香怡人的龍井茶,小朋友都淡忘了,說起杭州,只記得買了一個蚌,從里面挖出了十幾顆珍珠。要讓他寫寫杭州的美景,他恐怕也是寫不出來的。
當然,旅游肯定不是為了寫作文,但是,從孩子們玩了卻沒印象,卻可以看出目前親子旅游市場的一些問題。近日,某旅游網發布了《2018年親子游消費報告》,其中數據顯示,僅2018年上半年,就有將近40%的親子家庭用戶出游超過3次。預計2018年在線親子游的市場規模將達近500億元。親子游無疑已是旅游市場的藍海,可是親子游產品卻存在同質化嚴重、重觀光而輕互動、酒店對有二孩的四口之家的新型家庭結構應對不足等問題。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孩子旅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綜合教育的機會。親子旅游市場的產品該如何設計,我認為關鍵在于旅行產品是否與孩子的關注點相一致,或者說,有沒有按照孩子的心理來進行設計和引導。比如,孩子們更能記住互動性與參與性強的項目,不少博物館就設計出了尋寶式的參觀方式。再比如,親子游在出發前,不妨就發起以孩子為主導的家庭共同設計旅行書的活動,旅游后再組織一次書本展示或評比活動,或者組織孩子們的攝影比賽,這樣的產品可能就會更受歡迎。遺憾的是,目前不少親子游線路還只是常規線路,常規安排,僅僅只是因為在假期推出就打上了親子游的旗號,顯然名不符實。
親子游市場已進入了快車道,以個性化的設計和品質化的服務,讓孩子們在旅游中成長,才能滿足更多家庭的需求。旅游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應該從參與者的迫切需求出發,進一步滿足旅游出行的美好生活需要。(西早)
原標題:親子旅游市場欠缺什么?
轉自:大洋網-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