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曙光:國際電影節的中國風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28





      積極參與和主辦國際性電影節,正成為展示“中國故事”的一扇新窗口。一方面,近年來,中國電影以及電影人頻繁地出現在世界著名電影節上,有力提升了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中國自己也連續舉辦了如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金磚國家電影節,以及6月13日至17日在青島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電影節等一系列規模大、規格高、特色強的國際性電影節。這些電影節的舉辦,在有效提升電影自身的藝術定位,加強中外電影交流合作的同時,也為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


      1.使普通觀眾進階為“迷影”群體


      在連續舉辦大型國際電影節的實踐基礎之上,中國國際電影節在許多方面已經總結出一系列的成功經驗,例如在展映單元、主題策劃、論壇交流等環節的設置上已逐步呈現出差異化、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特征。


      2018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就變化明顯,電影節的參與群體已逐漸實現全民化,許多普通觀眾也通過電影節的觀影體驗,進階成“迷影”群體。電影節自身的成熟帶來了“迷影”人數的激增、觀影熱情的高漲以及觀眾審美品位的提升,同時也為中國電影培育了優質的觀眾群體。


      6月16日至25日,在上海舉辦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彰顯了成熟完備的特質。電影節在外國電影首映方面,除了今年戛納贏家《小偷家族》在中國首次亮相,另外兩部戛納獲獎影片《冷戰》和《迦百農》也相繼進行了展映。此外,1953年的《恐懼的代價》、1954年的《地獄門》、1961年的《維莉蒂安娜》等幾部金棕櫚大獎影片也首次齊聚上海國際電影節。


      經典修復電影展映方面,2011年,由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導、某品牌獨家贊助的聯手修復經典電影的工作就已經著手展開。以往那些無緣與中國觀眾見面的外國影片和中國經典老電影,將得以被觀眾群體一睹風采。


      而在以“中國電影對外傳播戰略”為主題而展開的論壇交流方面,中國電影從業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國在審美、意識形態和市場層面的真實狀況。例如,依托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出版的《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電影大數據白皮書》就在對沿線國家的電影情況進行數據挖掘、統計、整理和分析方面率先走出了一步,這將有益于中國電影對外傳播的精準定位與有效開展。


      2.尋求多樣文化下的共同表達


      在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故事”單元,共展映《空山異客》《在碼頭》《米花之味》《那年八歲》《疲城》《西小河的夏天》六部中國電影。這些講述中國故事的光影與外國佳片交相輝映,尤其是在電影節對話論壇的助推下,我們發現了更多講述好“中國故事”的方法。


      通過對比中外優秀電影,我們不難發現,無論“中國故事”體現了多么明顯的特殊性,但“理智”“情感”“自由”“幸福”“責任”“愛”等,這些共同的主題反復地出現在中外電影中,無疑帶來一種思考:如何將中國故事的特殊性與外部受眾的普遍心理訴求結合起來,以產生共振、引發共鳴。


      就電影而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積極尋找出有效的電影敘事手段以降低不同國家間的傳播文化折扣尤為必要。在這方面,中國近年來與不同國家在溝通、交流乃至共識基礎上展開的務實電影合作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新世紀以來,俄羅斯、愛沙尼亞、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多次舉辦中國電影周,多部反映中國的影片得到展映。此外,電影合拍也有新發展。近幾年,中國和俄羅斯合拍影片有《紅櫻桃》《戰火中的芭蕾》《狂吻俄羅斯》《長在俄羅斯的中國人》《冰之下》等。


      此外,中國還牽頭舉辦了“2016-2017年中俄媒體交流年”“2017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媒體年”等活動,確定了10個領域的200多個合作項目。2014年,我們創辦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該活動目前已連續舉辦3屆,2016年,參與的國家已達57個。在去年6月份舉辦的“2017中國成都金磚國家電影節”上,由賈樟柯和其他國家著名導演共同參與執導的電影《時間去哪兒了》則反映出來自不同民族的人們所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富有差異化的人文經驗、情懷表達引發了廣泛的共鳴。


      3.成為交流合作發展的重要部分


      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細化落實,已明確將“文化交往”作為“民心相通”的重點開展對象,并進而使之成為加速“一帶一路”實施的重要途徑。相關文件指出,要在“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由此,電影——作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一種,正式被納入“一帶一路”建設當中。


      自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起,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辦方便自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開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日,有近30個國家的電影節代表匯聚一堂,共同宣布成立“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并發表聯盟宣言。此外,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還與浦東新區合作,創新開設了“一帶一路”電影周,以邀請“一個國家、一位電影人、一家電影公司、一部電影、一家媒體”為框架,分別舉辦“一帶一路”電影展映、“一帶一路”圓桌論壇、“一帶一路”電影之夜等活動。


      毫無疑問,電影作為“鐵盒子里的大使”,其溝通、交流、合作乃至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電影節的平臺和渠道。開展國家間的電影節活動以及合作交流,為中國電影拓展了視野,學會了如何運用世界共通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文化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表達,為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戰略。


      實際上,質量提升無疑是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而這顯然離不開對其他國家電影經驗的借鑒,尤其是在互聯互通的全球化語境下,技術、審美、體制等多方面的經驗互動更是顯得尤為必要。


      通過國際電影節的舉辦以及各國之間的電影合作交流,可以更加方便、有效地借鑒國外經驗,熟悉電影發達市場的運行體系和規律;另一方面,國際合作也是國外電影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種渠道和方式,其對中國本土電影的沖擊,倒逼中國電影提升品質,實現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作者:饒曙光,系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


      原標題:國際電影節的中國風貌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優質旅游服務:讓更多中國人享受“詩和遠方”

      這是文化和旅游部新組建以后的第一個小長假。據官方7日晚間發布的統計顯示,全國共接待國內旅游總人數1 01億人次,同比增長8 3%;實現旅游收入421億元,同比增長8 0%。
      2018-04-09
    • 中國醫療旅游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促進高端服務業發展

      發展醫療旅游,不僅可以推動健康服務業和旅游業,還將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餐飲、住宿、交通、會展、娛樂、購物、醫療器械制造、醫藥制造、建筑等,能夠有效拉動宏觀經濟增長。
      2018-04-10
    • 范周談文化旅游融合:做好旅游文章 講好中國故事

      范周談文化旅游融合:做好旅游文章 講好中國故事

      國外游客通過到中國來觀光體驗,會深層次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文化消費和深度體驗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溫度、表情和氣質。因此,通過深度體驗等方式呈現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中華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手段。
      2018-04-27
    • 《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8》:安全與寬容之間求平衡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里,來自黑龍江的白領李倩住到了云南雙廊古鎮一戶當地居民家中。“一推開窗就看見洱海,景色美得讓我不想離開。”李倩說,戶主熱情而友好,向她提供了許多當地人才知道的出游建議,還給她講流傳下來的故...
      2018-05-18

    熱點視頻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