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入文化的旅游“爆款”多多益善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12





      “十一”黃金周期間,山東曲阜三孔景區和剛剛開放的尼山圣境迎來研學旅游潮。據說央視中秋晚會主會場使尼山圣境成為新晉網紅,這固然是游客蜂擁而至的原因之一。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盡管大小長假越來越堵、越來越貴,人們出游旅行的意愿還在高漲,只增不減。在這種供需關系下,一旦有誠意之作問世,很容易馬上成為“爆款”。


      專家講堂、手讀《論語》、背《論語》得證書等文化體驗活動,將圣人之鄉、儒學之風的文化內涵活化,從而以老百姓喜聞樂見、容易理解的形式接上了地氣。特別是對于假期隨家長出行的孩子來說,既在游玩、體驗中增長了見識和知識,也在這一趣味過程中或多或少增加了對儒學文化的興趣。如是將文化和旅游結合,不失為文化普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隨著信息網絡越來越發達、文化潮流越來越多元、城市運轉節奏越來越快,傳統文化也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除了教育體系里植入的非常有限又不受待見的知識點,大多數人都很難主動去接觸艱深晦澀的東西。這其實無可厚非,生活壓力已經那么大,連看電影都要選爆笑喜劇,有多少人愿意把寶貴的休閑時間拿來讀《二十四史》或《全唐詩》?


      傳統文化究竟該如何走出故紙堆?答案是必須融入當代人的生活,以活化的形式與人們共生。前段時間去南京出差,住進老城區一家文創酒店,酒店把李漁的宅子改成了古典雅致的客棧,花園可供參觀。就這樣,住店之余順便比較深度地學習了李漁生平和他所倡導的休閑文化。如果不是這次住店,李漁其人對我個人而言,可能永遠只是躺在課本里的那個《閑情偶寄》的作者而已。


      這幾年明顯感覺到,打文化牌的旅游開發搞得越來越熱鬧,但質素良莠不齊;當然也出了一些好項目,但之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說還遠遠不夠。聽聞浙江要開發“浙東唐詩之路”——一條自錢塘江經過紹興,而后經浙東運河、曹娥江至剡溪再達新昌,直至臺州天臺以及溫州的詩意之路。早就聽說有一百多位大詩人在這條路上留下了幾百首作品,而“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等佳句更讓這些地名似曾相識,令人向往。


      期待將來有機會去走一走這條唐詩之路,也期待植入了文化的旅游“爆款”可以來得更猛烈些。(楊雪)


      原標題:植入文化的旅游“爆款”多多益善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影視+旅游 ”流行文化漸成刺激游客出游因素

      近年來,影視流行文化正逐漸成為刺激游客出游的理由。因為熱播影視劇掀起旅游“小高潮”的現象近年來并不鮮見,也讓許多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一躍成為備受追捧的熱門旅游地。
      2018-04-03
    • 江蘇展現新作為 獨特文化資源為旅游注入靈魂

      在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江蘇的步伐早已邁開。據江蘇省文化廳巡視員馬寧介紹,江蘇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863 9億元,占同期GDP比重從4 31%上升到4 99%,已經成為江蘇...
      2018-04-03
    • 四大類60項活動演繹開封清明文化新景象

      四大類60項活動演繹開封清明文化新景象

      今年的開幕式文藝演出在充分挖掘清明文化的基礎上,創新采用“講述清明+藝術演繹”的方法,圍繞傳承清明文化、緬懷革命先賢、奮斗新時代這一主線,集中體現由自然到文化再到心境的整體脈絡,把傳統的清明節與新時代的清明文化...
      2018-04-03
    • 文化和旅游部掛牌 文化旅游緊牽手 精神食糧更富有

      文化和旅游部掛牌 文化旅游緊牽手 精神食糧更富有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可以進一步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統籌文化...
      2018-04-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