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懲戒機制“旅游黑名單”才有用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7





      隨意攀爬景區建筑、在景區刻字留名、隨手亂扔垃圾……這些不文明旅游現象時有發生。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一批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3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單。截至目前,共有35人被納入旅游黑名單(11月6日《中國青年報》)。


      “全民旅游時代”的到來,帶來的除了游客人數、旅游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同時還有各種不文明旅游行為和現象的井噴。而這些不文明旅游行為會帶來諸多的負面后果,包括損壞文物古跡、破壞自然環境、損害景區景點和其他游客的合法權益等等。如果是出境游,還會影響國人在世界其他國家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面對種種旅游不文明現象,很多人都會問,難道對這些不文明游客,除了道德譴責之外,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辦法是有的,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旅游黑名單”就被寄予厚望。根據《國家旅游局關于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相關黑名單的信息保存期限為三年,而一旦登上黑名單,除了向社會公開公布之外,被列入黑名單的游客會以在期限內被限制出境游、乘坐航班等措施懲戒。與此同時,根據2016年頒布實施的《旅行社條例》,旅游主管部門可以將旅游者相關信息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向社會公布,并向公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交通、金融等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及有關經營者通報。


      這也就意味著,上了“旅游黑名單”的游客,主要會面臨兩個方面的懲戒:其一,在旅游領域,將在三年時間內無法出境游、參加團體游、乘坐航班等;其二,在社會生活其他領域,可能會面臨信用懲戒,比如無法順利申請銀行貸款等等。從制度設計上來看,這樣的懲戒措施似乎已經很完備,對公民可以起到應有的引導和懲戒作用。但是具體到現實中,卻無法令人樂觀。


      首先來說,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都是發生在國內景區景點內,別說三年,他們在十年八年內,可能也沒有出國的打算或機會,而國內景區景點是沒有實行實名制的,也就意味著禁止出境游、參加團體游等等懲戒措施,對他們根本不起作用。其次,把“黑名單游客”信息向公安、海關、交通、金融等等部門通報,確實可以極大提高懲戒的范圍,但是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舉措,可能最后僅僅停留在“通報”以上部門單位的階段,而起不到實質性的懲戒作用。所以現在關鍵是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之下,各部門實行聯動,出臺配套措施,完善聯合懲戒機制。


      隨著全國越來越多地方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旅游不文明現象帶來的社會弊端將越來越突出。而作為被寄予厚望的“旅游黑名單”制度,只有完善懲戒機制,才能真正激活它的作用。(苑廣闊)


      原標題:完善懲戒機制“旅游黑名單”才有用


      轉自:檢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