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游別再是“一季游”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08





      寒冬時節,一些鄉村旅游景區進入“冬眠”。


      鄉村游旺季時路上堵滿車,淡季里景區不見人,這樣的情景并不少見。因節假日、自然風光季節變化、景區定位等因素影響,旅游有淡旺季是普遍現象。鄉村旅游有特殊之處,一方面,它的重要內核是鄉村自然風光,季節變遷對景點影響較大,比如主打賞花踏青類的景點,旺季僅有幾個月。另一方面,農業生產、農事活動的時節性特征明顯,冬季不少地區進入農閑,缺乏游客可參與的體驗活動,景點吸引力大幅下降。多重因素疊加,導致鄉村旅游淡旺季客流差異大,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一年只賺幾個月”成了行業尷尬。


      淡季太淡,旅游資源和設施利用率不高,大大增加經營者的成本,影響市場主體積極性。而游客旺季集中出行,景區承載能力有限,游客體驗差,導致留不住、難再來。對于吃“旅游飯”農民來說,影響了其穩定增收的能力。與此同時,鄉村旅游正處于成長階段,市場主體實力相對較弱,經營能力不強,創意不夠,導致在解決淡旺季問題上的辦法不多。


      鄉村旅游是農村成長起來的新業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共接待16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200億元,同比增長15%。鄉村游對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居民休閑消費有重要作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各部門要把鄉村旅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如何讓鄉村游淡季不淡,成為一個發展課題。


      堅持科學規劃。如果缺乏引導,一哄而上,經營者容易惡性競爭,甚至陷入“旺季賺短錢”的誤區,出現宰客現象。經過多年發展,成熟的景區探索了不少方法平衡客流。各地可立足區域特色,合理確定產業規模,科學設定旅游線路,通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組合,突破季節限制,并與周邊地區錯位競爭。同時,農村欠賬較多,交通、食宿、網絡通信、污水處理、衛生服務等方面水平亟待提升,需要補齊公共設施和服務的短板,提升景區承載力,提升游客的出行體驗。


      創新新型旅游產品。鄉村旅游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是造成淡旺季客流差距的問題之一。比如當前多以觀賞類、采摘類為主,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可細看細品的不多。要鼓勵市場主體深度挖掘農業本身附帶的觀光、康養、科普、文化體驗等功能,開發新型鄉村旅游產品,增強景區的吸引力。同時,政府通過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等方式,充實規劃、經營類人才隊伍,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深度發掘鄉村四季不同的美,讓鄉村游時時有美,處處可玩,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持續動力,成為農民增收的穩定來源。(摘編自《人民日報》)(王浩)


      原標題:鄉村游別再是“一季游”


      轉自:寧夏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