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離“購物天堂”還有多近?據統計,2017年,上海接待了國內游客人數已破3.2億人次,境外游客873萬人次。可見,上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旅游城市。而在旅游環境日益完善的同時,也有美中不足。市人大代表厲明注意到一個細節:游客在商業街或者商圈休閑消費時,會遇到所購物品無處存放的尷尬。
“其實作為上海本地人,也會遇到相同的難題。”厲明說,周末在一條商業街上的數家商店購物,他所買的物品無處存放,大包小包只能沉甸甸地拎在手里,多少減了幾分繼續逛街購物的興致。
他調研發現,目前除了大型超市都配備了儲物柜,部分商場設置了儲物箱以外,大多數旅游景點和商業街區基本沒有儲物箱或儲物柜。這“小小的缺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旅游購物的體驗,無形中也抑制了消費。
反觀國外一些城市,比如日本每個火車站、購物商場都標準一致地配置有儲物箱,價格合理,數量充足。尤其對短途游客來說是上佳的體驗。乘火車每到一地,不必急著趕去賓館,而是先把行李寄存好,立刻輕裝上陣去旅游了。購物也一樣輕松,每次可以把所購之物存放在自己租用的箱子里,然后空出雙手又可以再去購物,來回幾次,不知不覺中買了大量的物品。
在厲明看來,要建設世界級商圈商街,首先要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軟硬件水平,建議積極引導倡導購物旅游區內的商業企業建設更多物品存放點等配套服務設施,打造更優質的消費服務環境。
對厲明提交的這份建議,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認同,“建設物品存放點有利于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目前,本市主要旅游景區,例如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海洋水族館、上海科技館、迪士尼樂園等,已經向游客提供寄存物品的服務,特別是行李箱等大件物品都可以存放,為游客能夠“輕松旅游”提供人性化的服務與設施。
“上海將進一步擴大物品存放點建設范圍。”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將會同市商務委、市交通委等部門,一方面加大相關標準、政策和制度的研究,為加快物品存放點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和倡導旅游目的地、商業購物區、交通集散地內的有關企事業單位,為市民游客建設更多的物品存放點,提供更加便利和優質的旅游購物服務環境。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