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創夢工廠 國潮闖世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9-27





      十年前,廣州天河科韻路。網易游戲旗下《夢幻西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271萬,刷新紀錄。那是國產網游的高光時刻之一。

      彼時,一股新的、更年輕的力量也已在悄然孕育。

      就在離科韻路不遠的棠石路上,不到60平方米的平房里,從成都來廣州闖蕩的李逸飛和十幾個年輕人一起創辦的三七互娛剛起步。深圳南山科技園,華強方特大廈里,熊大、熊二和光頭強誕生了。

      十年后的現如今,三七互娛成為游戲江湖里緊跟騰訊、網易的“第三股力量”;《熊出沒》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動畫IP,發行至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百花齊放,百舸爭流。這是最美好的創業時代,也是最激烈的競爭時代。

      十年來,從國內文創市場被歐美、日韓等公司占據,到如今《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以及冰墩墩等“廣東造”IP風靡國內外。這些兼具“中國風”與“國際范”的產品,推動中國文創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

      十年來,廣東涌現了若干個千億級文化新業態產業集群,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網絡視聽等新業態持續領軍全國,沉浸式交互式業態嶄露頭角。文創產業與科技產業同頻共振、互為驅動,優質本土產品快速崛起,走向世界。

      精品“風暴” 國產IP養成記

      “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絞盡腦汁,還有什么樣的故事點可以挖掘,角色還要怎樣成長。”談及十年來對《熊出沒》IP的打造,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用“堅守”和“創新”來概括,“堅守品牌初心,同時不斷創新提升故事和制作質量”。

      也許很多人只是看過“熊出沒”動畫的幾個片段,但熊大、熊二、光頭強等角色已深入人心。十年來,在無數個頭腦風暴會上,創作團隊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在思想碰撞中激發靈感的火花。

      “比如《熊出沒·奇幻空間》里‘薛定諤的貓’的創作靈感,就是源自我家里的貓,通過日常對它的動作的細微觀察,塑造了‘薛定諤的貓’的表演。”華強方特動漫公司副總經理林永長執導多部“熊出沒”大電影,他向記者坦言,每個新影片的誕生,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那是團隊最大的創作成就,“比如《熊出沒·重返地球》選擇的主角是熊二,它就像個不完美的孩子,有點迷糊,有點懶,還貪吃。但是通過角色的挖掘,我們發現它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像每個小孩都想成為英雄一樣,于是我們讓它突破舒適圈,開始冒險之旅”。

      靈感創意的迸發還需要創新技術的加持。比如今年的《熊出沒·重返地球》就被業界認為,“熊出沒”完成了從“合家歡動畫”到“國產科幻大片”的華麗轉身。

      “影片中阿布回憶貓族起源的片段僅有十幾個鏡頭,包含了萊爾特族城市、垃圾山、龍卷風、海嘯、巖漿噴發地球毀滅、士兵飛船大戰等。”尚琳琳說,光是垃圾城市的場景,粒子數量就有290億個,制作了73億個模型,多邊形面數達125610億面,單幀渲染時長20個小時一幀,“不論全片,光是制作這十幾個鏡頭就花了整整三個月時間”。

      十年磨一劍,貴在堅持初心。不僅僅是《熊出沒》,十年來,廣東文創產業堅持自主創新,走過了一段艱難卻光輝的旅程,一大批優秀的“廣東造”文創產品驚艷世界。

      事實上,談及十年來廣東文創產業的最大變化,無論是業界巨頭還是后起新秀,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關鍵詞——精品化。

      研發投入的增加是最直觀的表現。“近10年來,文創行業日趨成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進入門檻已經非常高了。”三七互娛副總裁程琳回憶道,大概在2012年的時候,國產游戲在全球業界嶄露頭角。而三七互娛則在2013年組建了自研團隊,此后研發團隊人數最高超過2000人。“研發的不斷投入,能讓我們更深度地去打磨自研產品,讓我們在產品供給側實現精品化戰略的有力落地,從而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她說。

      產業變革 “星星眼”里有60道工序

      “出道”兩年多就火遍全國,本土原創潮玩IP“勞拉”在不斷變換身份。在東莞大道的海德廣場,她手抱籃球、身穿X11號球衣,是巨型潮玩雕塑、網紅打卡地標。在白領小方的辦公桌上,她是身穿花卉時裝的精靈、踩著滑板的說唱女孩,是忙碌工作中治愈的來源。

      “勞拉”是ToyCity出品的盲盒潮玩,是個有“星星眼”的玩具女孩。她保持相同的坐姿和表情,卻穿著不一樣的衣服,梳不同的發型,戴不同的帽子。造型百變,但“勞拉”永遠閃爍著“星星眼”,正如她的設計理念——哪怕生活荊棘滿地,依然也滿眼星辰,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

      “星星眼最復雜的時候要6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需要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工藝師在旁邊全程把控。”談及“勞拉”的制作過程,ToyCity創始人鄭波像是在介紹一件藝術品。

      這位重慶商人2000年便來到東莞做玩具代工,3年前開始創立潮玩品牌ToyCity。這個曾經非常小眾的行業,2018年起突然“爆”了,迅速成長為百億級新賽道。鄭波對此并不驚訝:“潮玩是時代的產物。就像我們小時候滾過鐵環,你們聽過磁帶、CD,現在的年輕人玩潮玩。”

      潮玩能成為爆款,供應鏈的支撐非常重要。“一個10厘米的小小潮玩,動輒就是幾百道工序。如果沒有供應鏈的支撐,設計師的想象力也無法變成可供消費者在手中把玩的潮流玩具。”“中國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負責人說。

      長久以來,廣東是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玩具生產基地,但市場訂單、設計圖紙和消費市場多依賴海外,一直未能擺脫低端代工的印象。國產IP的崛起,讓這一局面加速改變。

      “之前的20多年里,我們做了超10億個玩具銷售到世界各地,包括高達、米奇、變形金剛等,有很好的工藝基礎。”鄭波認為,雄厚的制造基礎、相互協同的產業配套,讓東莞成為全球潮流玩具集散地。

      “珠三角的供應鏈代表了行業最高的管理與制造水平。”去年開始布局潮玩事業的奧飛娛樂,期待以此切入年輕人賽道。奧飛集團增長策略官兼潮玩事業部總經理方界彬說,廣東集中了大部分產品實現端的人才,目前總部不在珠三角的潮玩企業,一般都會在廣東設立分部作為產品設計與實現的銜接。

      十年間,文創產業不斷跟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與科技同頻共振、互為驅動,釋放出更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和更豐富的社會價值。

      今年4月,由三七互娛打造的全國首個元宇宙游戲藝術館在元宇宙藝術社區Meta彼岸正式上線。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VR眼鏡,操縱游戲角色在場館中游覽。目前,三七互娛通過投資算力、半導體、光學、腦機接口及底層技術等多條賽道,布局元宇宙上下游。

      全球都開始關注元宇宙話題的背后,其實是文創產業與前沿科技融合的新趨勢。在騰訊游戲副總裁高莉看來,以游戲為代表的文創產業,一直與最前沿科技互為驅動、不斷共生發展,對社會進步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出海 “支線副本”升級為“主線任務”

      “對于出海而言,現在我們討論的問題不是‘要不要’,而是如何‘出得好’。”程琳感嘆。

      十年來,廣東文創產業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數字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與者。出海這一“支線副本”儼然升級為企業的“主線任務”,“出海”的定義隨著“新地圖”的解鎖而不斷擴大。

      回顧廣東文創產業出海歷程,并非一路坦途。一方面,文化壁壘導致海外用戶習慣與國內大不相同;另一方面,隨著競爭逐漸白熱化,產品的獲客成本也在不斷提高。面對諸多挑戰,企業玩轉海外市場的秘訣便是本地化。

      “因地制宜,實行‘海外定制’是我們的制勝法寶。”程琳說,發行同一款游戲,針對歐美地區用戶,三七互娛在推廣時融入具視覺沖擊力且受玩家喜愛的元素;針對日本玩家,則在游戲中添加櫻花、溫泉等日本元素,增強文化認同感。

      將“熊出沒”出口到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強方特也深諳其道。在印度,“熊出沒”幾乎被翻譯成所有官方語言。“同一個笑點和感動點,在不同的國家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才能讓當地觀眾理解和接受。”尚琳琳說。迄今為止,熊出沒已經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的院線持續上映。

      踏過荊棘與玫瑰,文創產業出海進入了“下半場”——此前企業“從0到1”搭建出海“方法論”,如今目標則轉變為“從1到10”擴大國際“朋友圈”。

      “現在騰訊的自研游戲產品在立項時,就被作為一款全球性產品來設計,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全球游戲生態系統,與全球開發者和用戶一起探索游戲行業新世界。”高莉說。2021年底,騰訊推出海外發行品牌Level Infinite,用“體系”走出全球化重要一步。

      “從樣片立項階段,我們便積極聯動全球戰略伙伴,實現了在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售。”奧飛娛樂相關負責人說,今年8月奧飛推出的全新學齡前英雄IP“超凡小英雄”,采用全球預售的發行模式,探索中國動畫海外發行模式創新。

      突破地域界限,借助文創產品,中國文化、嶺南文化走向世界各地。十年來,廣東大力推動形成以新業態為重點的對外文化貿易新模式,全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約占全國2/5,出口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實我們粵劇中的每一個符號,都跟水袖一樣,擁有成為‘國潮’的潛力。”在《白蛇傳·情》中飾演白素貞的國家一級演員曾小敏說。2021年,中國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成功“破壁”相對小眾的傳統戲曲形式,讓《白蛇傳》這個流傳千年的中華民間故事跨越時空、重煥光彩。

      獨樹一幟的水墨畫風、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元素、極致震撼的視聽效果……《白蛇傳·情》用4K電影的全景聲手段詮釋傳統文化,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承,也推動中國文化走向海外。這部電影在第4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中榮獲“最佳戲曲歌舞片”,并亮相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展映。

      海外市場機遇無限、生機勃勃,出海正在成為一款不會關服的游戲。廣東文創產業再度張帆,涌入激流,向“新”的方向遠航。

      對話同行者

      讓游戲產業釋放更大的科技力量


      十年來,游戲堪稱中國文創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南方日報對話騰訊游戲副總裁高莉、三七互娛副總裁程琳,看游戲與科技如何在互促共生中創新發展。

      在高莉看來,游戲是前沿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隱形驅動力”,將釋放更大的科技力量和更為豐富的社會價值。程琳也認為,游戲產品有豐富的表現力以及科技屬性,與高新技術、新業態的結合將越來越多。

      “精品化”成行業發展共識

      南方日報:十年來,游戲產業生態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高莉:移動化、精品化、全球化,是過去十年來游戲產業生態的最大變化。中國游戲產業在過去十年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機會,在移動游戲時代占據了有利競爭地位。2016年有多份報告指出,中國開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市場。

      十年來,在主管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之下,國產游戲產業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誕生了包括《王者榮耀》《陰陽師》《原神》等風靡國內甚至全球市場的現象級產品。國產游戲成行業主導力量,“精品化”成行業發展共識。

      走出國門的國產游戲依靠在移動游戲領域的先發優勢,充分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游戲的研發能力、技術創新和優秀的文化IP,扮演了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交流大使”的角色。

      而科技發展與時代進步,也讓電競成長為一個依托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興體育產業。一些電競賽事的社會影響,開始比肩、甚至超越許多傳統熱門賽事。電競入選亞運會正式項目,也意味著整個社會對電競的認同達到了新高度。

      程琳:首先是全球地位的提升。通信和移動網絡的發展,為游戲產業全球化發展打下技術基礎。隨著中國游戲廠商研發實力、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中國的游戲產業發展迅猛,并且在全球游戲產業中實現彎道超車。

      產業生態不斷健全。隨著行業政策規范的陸續出臺,中國游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企業通過精品內容生產,拓展游戲在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正向價值,進一步提升產業健康、可持續的生態。同時,游戲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傳承以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責任。

      隨著產業的發展,游戲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高校開始針對游戲行業進行系統性的人才培養,并且和企業進行深入互動,行業內逐步形成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持續穩定地為行業輸送新鮮血液。

      多元融合持續探索創新

      南方日報:十年來,游戲產業與其他行業如何融合發展,有什么發展新趨勢?

      高莉:游戲并非孤立發展的產業,它也是前沿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隱形”驅動力。就像所有手機、電腦等硬件廠商發布會上都會用游戲來演示一樣,游戲的普及度和對算力、顯示和網絡延遲的高要求,以市場之力反向驅動科技產業發展。

      游戲和科技之間共生共促的關系還將持續下去。游戲將繼續推動芯片、人工智能、5G移動網絡產業的發展,而云游戲、XR等前沿技術又孕育著游戲產業的下一次變革。

      作為一種能夠極致調用芯片算力、圖像顯示、網絡帶寬、交互技術等當前科技能力的技術集群,游戲技術正越來越多地運用于需要數字孿生、實時渲染、多智能協同、人機交互等技術的場景,比如數字文保、工業仿真、智慧城市、影視創作等,釋放更大的科技力量和更為豐富的社會價值。

      程琳:游戲產品有豐富的表現力及科技屬性,不管是生活娛樂還是生產制造,都有很多融合案例。比如“游戲+文旅”,將線下主題場景搬至游戲中,并將當地特色元素融合,讓玩家在游戲中欣賞、感受景點特色。

      展望未來,游戲與高新技術、新業態的結合將越來越多。比如“元宇宙”是基于AR/VR技術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它與游戲的結合,給用戶帶來更逼真、更沉浸式的體驗感。今年,我們在元宇宙藝術社區Meta彼岸中上線了全國首個元宇宙游戲藝術館。此外,我們也在娛樂、社交、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持續探索,為用戶帶去更多元的服務及創新體驗。

      南方觀察

      立足文化優勢 打造產業集群


      ■靜 子

      作為正在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的綠色朝陽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興業態,以及新時代的突出人文亮點和重要經濟支點。

      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文化大省。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高度重視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文化創業產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新業態集群,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十年來,廣東以更堅定決心、更大力度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文化市場主體的審批,能依法取消的依法予以取消,不能取消的,探索改為備案;加強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高標準建設廣州、深圳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文化科技研發創新中心;大力發展文化新型業態,支持發展4K/8K電視、數字出版、動漫網游、數字娛樂、移動新媒體、網絡視聽、VR/AR等,打造領軍全國的文化新業態集群;加強文化領域核心技術研發運用,對文化科技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創新和承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任務的,依照國家部(委)重要項目、省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管理規定予以支持。

      十年來,一批文創產業與科技產業同頻共振、互為驅動,優質本土產品快速崛起,并積極走向海外。截至目前,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廣東GDP比重達到5.59%,占全國總量的13.8%,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近萬家,數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建成文化產業園區基地300多個,創建8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一批標桿企業和園區引領潮流;對外文化貿易持續增長,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約占全國2/5,出口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廣東現已涌現若干個千億級文化新業態集群,具有規模大、發展快等特點,在引領文化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數據顯示,“文化+”成為廣東經濟新增長點,數字出版產值、動漫產值、電影票房收入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未來還需要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培育文化新業態、打造文創產業集群。

      十年奮進一路歌,砥礪前行再突破。廣東文化底蘊深厚,獨具特色魅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前景動人。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六大工程”,不斷提升文化產業集群競爭力,廣東定能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

      數讀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廣東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近萬家,數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建成文化產業園區基地300多個,創建了8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一批標桿企業和園區引領潮流。

      ●“文化+”成新增長點:數字出版產值、動漫產值、電影票房收入等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59%,占全國總量的13.8%,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

      ●對外文化貿易:建設廣州市天河區、番禺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對外貿易基地(深圳)工程,全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約占全國2/5,出口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許寧寧 賓紅霞 王彪 歐志葵 陳薇 實習生 劉曉桐)


      轉自: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文創產品怎樣才能脫穎而出

      辦了14屆的文博會,幾乎是一年一度全國文創產品的大集合和大展示,同時也是各種原創設計展示自己力量的一個平臺和機會。這屆文博會上出臺的文創產品基本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大類。
      2018-05-17
    • 為文創企業發展破障礙筑坦途

      為文創企業發展破障礙筑坦途

      工業風的辦公區,墻上貼著各色動漫形象的海報,展架上排滿了卡通模型……這是一家動漫企業的標準風格。
      2019-03-19
    • 文創雪糕吸睛又“吸金”

      文創雪糕吸睛又“吸金”

      五羊石像雪糕、廣州塔雪糕、珠江游船雪糕、沙灣古鎮雪糕……這個夏天,廣東各地景點景區文創雪糕持續“出圈”。不少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專門手持這款雪糕到景區“打卡”、消費。
      2022-08-04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數字文創產品應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再創造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發表了題為“數字化博物館的思考”的主旨演講,他認為數字化博物館有三個階段:數字化在博物館的被動應用、博物館主動擁抱數字化以及博物館的數字化文創開發。
      2022-08-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