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聯動,激發長三角區域整體創新能級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21





            滬蘇浙皖的美術館打開館門,共同促成“風生水起逐浪高——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長三角美術作品展”登陸中華藝術宮,讓更多藏品惠及長三角百姓。


      上海大劇院上演的原創中篇評彈《蔣月泉》,星光熠熠的陣容中既有盛小云、張建珍等蘇州評彈名家,也有秦建國、高博文等上海評彈團的生力軍。新近“上海出品”的舞臺劇《最后一頭戰象》,竟然是在嘉興大劇院彩排合成并試演亮相的,近400名當地觀眾有幸先睹為快,好評連連。


      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眾多展演項目中,長三角的文藝聯動越來越令人矚目。期間,長三角區域文化合作論壇亦首次舉辦,尋求長三角城市群地域文化深度共通共融的實踐路徑。而這些,僅僅是近年來長三角以文化為媒、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2018杭州國際工藝周,與上海朵云軒集團合作,引入大型特展“江南百工”,集結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上,“東流潮音”長三角藝術聯盟聯展項目“現身”;本月末上海還將迎來首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探索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更多的實例指向一個事實:今天,長三角不僅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也已成為全國文化最為繁榮、合作最為緊密的地區之一。


      “長三角文藝聯動,最終將帶來創新靈感的集聚、創新引擎的提升。這也才可謂發揮了聯動的最大效應。”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榮躍明告訴記者。


      有業內專家指出,在此過程中,已成上海重要文化品牌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大有可為,有望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實現長三角地區合作的共贏、優勢的互補,為長三角文化產業的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更為積極的條件。


      越來越多的國際一流展演,長三角觀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到


      日漸快捷、便利的交通網絡催生了長三角的“同城效應”。到上海來看國際一流的展演,長三角文藝愛好者們的“福利”早已不止于此。七年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向長三角輻射,率先在無錫開出分會場,2015年和2017年又將分會場進一步拓展至寧波、合肥。


      展演周期從七天到一個半月,地域從無錫市本市到下轄的江陰市,節目數量從7臺到36臺,其中高水準演出比例明顯增加,這是藝術節無錫分會場創辦七年間劃出的藝文氛圍上揚曲線。而在今年行至第二個年頭的合肥分會場,也已云集14臺國內外精品藝術節目,英國BBC音樂會管弦樂團音樂會、古巴國家芭蕾舞團的舞劇《堂·吉訶德》、西班牙國寶級舞蹈家瑪利亞·佩姬領銜的舞劇《我,卡門》都赫然在列。藝術節滲透至長三角,帶來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優質劇目,也帶來文化惠民、藝術普及的頗多經驗。


      “近年來我們在引進海外節目時,已經有意識地考慮到周邊城市的巡演。有了長三角的聯動,對接名家名團將變得更加順暢,不少原先意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能合力辦成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展演部主任阮杰告訴記者。他舉例即將帶來本屆藝術節閉幕演出的古巴國家芭蕾舞團,全團七八十人,請到中國很不容易。這次藝術節給古芭一下子安排了四五場演出,演出地除了上海,還有無錫、合肥,讓對方十分興奮。


      文藝資源共享帶來的原創力提升將成區域一體化內生動力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對于長三角的輻射,在于優質文藝資源的輸出、共享,更在于助力長三角文化藝術的協同發展。


      對此,長三角多個城市都深有感觸。鄭家余坦言:“借由藝術節搭建的平臺,本土優秀劇目與海外精品劇目同臺競技、展演,實際上是互相學習、交流的難得機會。通過觀摩、比較,我們合肥的院團對于精品的標桿一目了然。”無錫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陸惠玲則特別提到無錫近日送到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這個國際化舞臺上展演的首部原創歌劇《二泉》,“幾年前,無錫人連欣賞歌劇都困難,更別提創排歌劇了。今年這部《二泉》在無錫當地演出時,場場爆滿。這些都與藝術節無錫分會場設立以來的藝術普及息息相關。最開始聽交響音樂會,大家聽得打瞌睡,更不知道該在哪里鼓掌。這些年我們每年都會有針對性地推介一些劇目種類,第一二年以交響樂為主,后來推介話劇、音樂劇等等,七年下來,觀眾對各種類別的劇目有了一個普遍的認識。”有學者指出,文化土壤的培育,文化眼界的拓寬,對于本土的創新大有促進。


      合肥正在創排的七幕廬劇現代戲《紅顏》,請來上海的喻榮軍擔任編劇,燈光、舞美方面也有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助一把力;近日亮相上海的蘇劇《國鼎魂》,不僅講的故事與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克鼎有關,主創人員名單上也出現了不少上海的文藝人;剛剛迎來首演的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創作思路的打開得益于兩年前一個冬日歌劇院院長許忠到南京對編劇姚遠的探訪,劇目的彩排合成則是在昆山保利大劇院進行的……最近幾年,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長三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藝創作,已經滲透進每一個環節,由此帶來更多的靈感互鑒、創意升級。


      長三角地區自古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潤,地域相近、血緣相親、文脈相連。清末以來蓬勃于上海的海上畫派,就曾是長三角文化共同結出的碩果——當時,各地畫界名家云集滬上,趙之謙、虛谷、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而查看他們的籍貫,或是浙江,或是江蘇,或是安徽;在上海,他們延續了各地的藝術傳統,并互為影響融合,走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起點。歷史的一脈相承,注定了當下滬蘇浙皖能夠集思廣益、分享經驗,找到更多創新發展的突破口。最終,文化上日漸響亮的集體發聲,將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奠定內生動力。(范昕)


      原標題:文藝聯動,激發長三角區域整體創新能級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