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獅太寶在博物館入口歡迎游客。
高冷的文物和呆萌的動漫“邂逅”,會激發出什么樣的活力?為了讓博物館“活”起來,近年,廣東各地博物館做出了種種努力和積極的探索,讓博物館更貼近觀眾。這兩年,東莞博物館打造“吉祥四寶”文化IP,并圍繞其開發衍生品,積極探索地市級博物館在文物活化方面的可操作思路。
文物+動漫:文物“選秀”決出“吉祥四寶”組合
在東莞博物館三樓展館的入口,一只耷拉著兩只大耳朵,笑眼瞇瞇的“獅子”蹲坐在地,“口中”念念有詞“終于等到你啦,歡迎參觀。”在出口,一只抬頭挺胸,眼睛瞪得大大的“小鱉”則揮手示意“在這里留下你的參觀感言吧”;在展館內部則不時有“小象”和“貝殼”出沒,提醒游客“拍照時不可以使用閃光燈哦。”
獅子、小鱉、貝殼、小象全部都是卡通動漫形象,外形夸張醒目,“口中”冒出的話語卻彬彬有禮,充當著導賞員的角色。幽暗的展館內陳列的都是反映古代東莞歷史文化的文物和文獻資料,略顯陰冷。卡通動漫導賞員的出現則為整個展館增加了不少暖意,甚至有點喧賓奪主,有游客專門駐足和它們合影。
2017年,以年輕員工為主的東莞博物館宣教部開始嘗試用動漫的形式對館藏文物進行轉化和再創作。在視覺傳播和青少年教育方面有天然優勢的動物卡通形象便成為首選。他們在館內用與動物有關的文物進行了一場“選秀”,最終鑲刻在梅瓶上面的獅鈕、鎮象塔上的小象和出土于虎門村頭遺址的鱉腹甲、紅樹蜆脫穎而出。
梅瓶和鎮象塔都是東莞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出土于東莞寮步一個家族墓的梅瓶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鎮象塔是南漢時修建的;虎門村頭遺址則是東莞目前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的一個遺址。
“我們主要想展示館藏文物的特色和莞邑地方特色,突出文物本身的內涵。”工作人員梁曉菲表示,這四件文物不僅僅是東莞博物館極具代表性的符號,而且背后都極具故事性,蘊含著美好、正能量。
經過專業動漫人員的提煉和設計,它們被賦予了吉祥如意的人格化形象:小獅太寶,寓意平安富貴;小鱉卜卜,寓意平安長壽;小貝珠珠是愛情的代表物;小象則直接名叫吉祥。四個動漫形象組成東莞博物館“吉祥四寶”組合。
IP化運營:“耍賤賣萌”普及莞邑歷史文化知識
東莞博物館把“吉祥四寶”作為一個IP來進行運營,借助其人格化的形象在文物宣教方面“耍賤賣萌”,更好地向游客普及莞邑歷史文化知識。除了在博物館內充當導賞員外,在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上,“吉祥四寶”也不時出現,充當著小編的角色,和粉絲互動溝通。
去年年底,東莞博物館還搞了一次網紅大賽,經過“海選”、車輪“PK賽”和淘汰賽后,小鱉卜卜脫穎而出,成為莞博1號“網紅”。作為獎勵,小鱉卜卜獲取了被打造成微信表情包的特權。
在東莞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上,小鱉卜卜被研發出了24款表情包動圖供粉絲下載。這里邊有表達喜怒哀樂的,有耍賤賣萌的,還有撩人問候語,而且每個表情包都夾雜了不同的語言,有普通話、有英文、粵語,甚至還有東莞土話。
作為讓文物“活”起來的最流行套路,文創產品堪稱各大博物館吸引眼球的“殺器”。在東莞博物館的文創體驗店內,玩具公仔、橡皮擦、鉛筆等以“吉祥四寶”為元素的文創產品隨處可見。因為以四個動物為元素,所以每一個文創產品都可以衍生出四種不同的款式,聚集在一起后顯得琳瑯滿目。尤其是公仔系列,四種動物的大小、顏色、表情有著明顯的反差,如能集齊“四寶”,小朋友們都可以在家里來一次“玩具總動員”了。
除了“四寶”皆有的產品,還有一些單列式的產品。小獅太寶就被衍生出了一款保溫杯,其樣式和花紋與梅瓶非常相似,看上去很有文化底蘊。小鱉卜卜則被開發出了一個玩具型的盆栽,還配有泥土和種子。東莞展覽館宣教部主任楊畦表示,因為“吉祥四寶”是以動漫形象呈現的,因此在文創產品開發上也將消費主體瞄準為了小朋友,大多為小物件,售價也都在百元以下。
除了在實體店銷售和展示外,莞博文創店還開設有微信小程序,通過電商的方式在網絡上售賣。該文創店的負責人王皓賢表示,文創產品是一種文化輸出,線上線下有序推進,更容易將東莞的文創產品和東莞文化更好地推廣至全國。
思考:
地方性博物館文物活化
要走本土化個性化道路
雖然在IP打造和文物活化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但梁曉菲認為在文創產品研發方面他們仍處于起步階段。王皓賢也表示莞博文創體驗店成立兩年來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目的。
東莞博物館宣教部主任楊畦認為體制和政策是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受限的因素。東莞博物館作為事業單位,不能完全進行公司化的運營,沒有財物方面的支配權,創意方面專業人才不足,便無法真正與市場接軌。
這導致博物館的文創IP形象和產品獨特性不夠好,同質化嚴重,缺少有特色的產品,僅僅還停留在一些小物件方面。他們曾想圍繞著“吉祥四寶”做一個動畫片,但由于經費不足,不得已而放棄了。
地市級博物館由于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受眾的文化消費需求都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其文創產品開發的步子。
故宮文創一年營收15億元,故宮元宵節期間開夜場爆紅網絡……當前,在提到博物館活化方面,故宮總是被作為標桿來被模仿。
但故宮的模式能夠被復制嗎,國內專門從事文旅產品策劃的專家,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認為故宮博物院屬于自帶流量的博物館,其特殊的地位和關注度是全國任何一家其他博物館都很難比擬的。地市級博物館在沒有全國性號召力的情況下,可以靠單品來突圍,圍繞某一文物元素打造爆款產品,最后再沉淀到博物館整體的品牌影響上,帶動整個博物館的文化輸出。東莞博物館的“吉祥四寶”系列文創產品就屬于單品突圍,但在設計技術運用和互聯網營銷等方面要更加講究產品思維。
“文化是多元性的,我們應該做自己的文章。”東莞博物館的副館長張龍則表示,東莞博物館作為一家有70年歷史,館藏文物近兩萬件的綜合性博物館,是東莞歷史文化的素材庫。東莞博物館文物活化的首要目的就是向外界推介莞邑文化,本土化是他們在文創產品的開發方面最大的優勢,也將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原標題:高冷文物“邂逅”呆萌動漫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