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也是能夠溝通全球文化的手段,這部劇是我第一次看到以音樂的形式講述劇情故事,還有數十種不同形式的樂器,很震撼。”觀眾劉一博在甘肅敦煌如是說。
23日晚,第五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十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迎賓演出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在敦煌開演。該劇是中國少有突破常規民族器樂表現形式而創作的大型民族器樂劇,由中央民族樂團出品,以民族管弦樂隊為表演主體,是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資助的重點立項創排劇目。
《玄奘西行》以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取經的歷史故事為題材,分15個章節,共演奏了南簫、古箏、胡琴、箜篌、艾捷克等70多種民族樂器,包括當今民族管弦樂隊的常用樂器、敦煌復原樂器、新疆傳統樂器、印度傳統樂器四大類,展示了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及印度等風格特征的音樂文化,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音樂在融合中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質。
該劇集文學、音樂、表演,舞臺美術等多種元素為一體,創新形式用“音樂”和“語言”的雙重表述,大大拓展了樂器演奏的表現空間。
演出中,各色民族樂器悉數登場,藝術家們各展精湛技藝,現場演奏時而氣勢恢宏,時而空靈縹緲,觀眾為玄奘“跋山涉水歷萬險,不取真經誓不還”的決心所折服。藝術家們的表演讓觀眾夢回千年敦煌,重返盛世大唐。
演出結束后,“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樂譜舞美道具服裝捐贈儀式”舉行,中央民族樂團將價值360萬元的樂譜、舞美、道具和服裝捐贈給甘肅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并指導甘肅省文藝院團將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打造成為弘揚絲路精神、推動絲路文化交流融合的經典劇目,這意味著今后該省可獨立進行演出。
近年來,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探索文藝創作新路徑,與中國文聯、中國歌劇舞劇院等中直文藝院團聯合打造了國家級非遺劇種高山戲《米倉魂》、舞劇《彩虹之路》等一大批精品力作。(閆姣 李亞龍)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