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山西的張建偉一家來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游玩,璀璨的燈火、雄偉的雕像、精彩的演出、擦肩而過的漢服游客,仿佛一下子把他們拉回到萬國來朝的盛唐時代。“代入感太強了!”張建偉說,“陜西文化令人神往,真是不虛此行啊!”
如何讓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交相輝映?怎樣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力?近年來,我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產業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大力推進文化產業質效雙升。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4.6億元,同比增長24.6%。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企業單位1601個,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從業人員12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4萬人,同比增加25.7%。
硬核政策強基固本
張建偉告訴記者,來之前,他在網上看到,大唐不夜城游客摩肩接踵。可能是受疫情影響,來了后發現游客并沒有他想象得那么多,這讓他們一家能更從容地感受陜西文化。
“疫情對我們旅游行業的影響很大。”為張建偉一家做導游的肖靜說,“不過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旅游行業在逐漸恢復。”
為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我省采取有力舉措,出臺一系列硬核政策,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實施精準幫扶,穩定基本盤、開辟新領域,打造新模式、激發新動能,基本實現了文化產業穩健復蘇。
西安市及時制定《西安市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設立了各3億元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和旅游產業專項資金,成立了各5億元的文化產業基金和旅游產業基金,各區縣也制定了相應配套政策,積極支持文化企業抗擊疫情、復蘇發展。2020年,西安市和區縣(開發區)兩級共兌現文化產業扶持資金近5億元,爭取中央和我省資金7675萬元,爭取紓困資金近4000萬元,有力激發了文化企業發展活力。
寶雞市安排兩批次市級干部包抓150個文化企業和項目,提供防疫物資和采購渠道,協助解決部分企業員工返崗、房租(物業費)、稅收減免等問題,協調市級媒體為文化企業免費提供廣告資源,在全面復工基礎上推動企業增產達效。2020年,寶雞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今年文化產業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漢中市用好用活政策紅利,用政策杠桿撬動增利空間、拉長產業鏈條,設立文化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和1000萬元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對各類新命名的文化產業園區、示范基地、進入規模以上企業分級兌現獎補資金合計560萬元,引導優勢資源向文化產業集聚。2020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44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速超全省平均增速1.6%。
“文化+”的跨界融合
千陽縣位于寶雞市北部山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重要傳承地、“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在千陽縣閆家村,七成以上的婦女身懷刺繡技藝。近年來,通過“文化+鄉村振興”,全村年生產民間工藝品70余萬件,產值超過800萬元,占全村生產總值的40%以上。
“文化+”的跨界融合,不斷提升我省文化產業質效。全省各地通過建平臺、優布局、延鏈條、釋潛能,形成了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西安市將周、秦、漢、唐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科技、時尚藝術、特色飲食有機融合,打造推出了大唐不夜城、永興坊等一批彰顯西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的文化IP;推動“文旅+工業、教育、農業、科技”多業態融合,打造工業遺產觀光體驗、研學旅游、休閑農業旅游等文旅新場景,推出一批新的文旅產品,延伸文旅產業鏈條。
1958年建成的西影廠,當年被一片麥田包圍。如今,精心打造的西影電影圈子不僅成為西安文旅的網紅打卡地,也成了西安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據介紹,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西影電影圈子的發展定位,以電影為核心,通過融合電影互動、影視培訓、主題商業等業態功能,形成“電影+商業”生態圈,目前已經培育和引進了70余家多元化商業業態。同時,西影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今年加快10余個“城市更新”項目的合作進度,豐富城市文化配套。
榆林市通過“文化+金融”促進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掛牌成立榆林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示范行,創新金融產品,擴大融資規模;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認定6家市級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設立1億元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力地引導帶動了文化產業項目投資。
從石英砂到電視機
“我們把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作為咸陽文化制造業龍頭,進行全產業鏈招商,吸引了35戶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咸陽高新區,總投資達450億元,帶動就業近萬人。”咸陽市委宣傳部相關人員介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從石英砂到電視整機的全產業鏈集群。今年上半年,咸陽高新區電子顯示產業產值133億元,同比增長97%,成為文化產業增長的主引擎。”
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于2017年正式投產。如今,借助中歐班列“長安號”,咸陽高新區生產出來的電視機,65%以上銷往德國、波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19億元,咸陽制造的文化產品邁出國門,走向了世界。
和咸陽市一樣,為了全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我省各地紛紛建立文化產業招商考核機制,通過依托本地企業招商、赴外專場招商、點對點招商等形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安康市通過招商引資,正在全力打造“毛絨玩具新都”。恒安玩具公司位于安康市恒口示范區,是一家集毛絨玩具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生產型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的毛絨玩具全部用于出口,銷量一直穩步增長,疫情期間的產值也是逆勢上漲。”
延安市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黃土風情文化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園區承載戰略。去年,延安市開工建設省市重點文化項目26個,總投資716.7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6個。此外,延安市堅持將園區建設作為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挖掘文化內涵,整合資源要素,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輻射功能。2020年,延安市獲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示范基地2個,省級認定文化與科技示范企業(基地)3個,市級認定文化與科技示范企業(基地)14個。
轉自:陜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