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當夜風拂過江蘇省宜興市西望紫砂創業園,京腔京韻伴隨著縷縷陶香彌散在陶都的春風里,傳統文化的星火在丁蜀鎮的夜幕中璀璨綻放。日前,首屆傳統工藝大國非遺工匠、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壺祖紫砂文化研究院總監范菊華大師,聯合丁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與西望紫砂創業園、范菊華戲曲藝術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陶都星光課堂“星光戲碼頭”戲曲藝術夜課正式開課。
本次活動以全新的互動體驗形式,將京劇與紫砂兩項非遺技藝巧妙融合,詮釋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主題,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播做出了實踐。戲曲藝術夜課首期課程以梅派經典曲目《梨花頌》為授課內容,范菊華大師通過“文化解讀+沉浸式教學”的互動模式,為當地二十余名陶藝工作者進行授課。據了解,目前,戲曲藝術夜課第二期京劇《貴妃醉酒》課程已啟動預約。
丁蜀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校長張衛斌表示,“星光戲碼頭”戲曲藝術夜課將著力打造“1+N”體系,即以京劇教學為核心,延伸至戲曲妝造,身段訓練等體驗模塊,并計劃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設立戲曲展演專場。
“在首次戲曲藝術夜課的活動中,學員積極性很高,最初報名的有17位學員,實際來到課堂的人數有二十多位紫砂陶藝工作者,各位同仁能夠放棄晚上的休息時間來學習京劇,使我深受感動。”范菊華大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梨花頌》是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的主題曲,唱詞典雅,意境深遠,回味悠長,感人肺腑。課堂上,我首先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史詩為引,詳細地為學員們講解了劇目的歷史背景,解析了唱詞中'梨花'所代表的文化內涵。隨后,我為學員們逐句示范唱段的聲韻,帶領他們一起練習抑揚頓挫的京劇念白,使學員在唱腔高低起伏的韻律中,體現出大唐盛世的繁華氣象。隨著教學進度的深入,我以唱詞'天生麗質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古謎'為例,講解了唱詞的腔韻拆解、氣息控制、腔體共鳴等技法,并針對吳語方言區學員的發音難點,重點指導了'癡''思'等字眼的咬字技巧,在學員們現場此起彼伏的跟讀聲中,傳統藝術之花也在悄然綻放。”
在教學中,范菊華發現很多學員比較膽怯,在臺下學得有模有樣,但是一上臺就表現得特別緊張,張不開嘴、發不出聲,更是不好意思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陶藝工作者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埋頭創作上,因此大多數人都不善言辭,雖然藝術成績非常好,作品也響當當,但是不能很好地講出自己的創意,表達出心中的所思所想,這一點很不利于非遺技藝的傳播。如今,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成為文化傳播的前沿陣地,呈現出多樣化、及時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直播、短視頻、微短劇深受人們的喜愛,這也促使從事傳統手工技藝的工匠要緊跟時代步伐,敢于'亮相',主動'開口',通過在一起交流學習的形式,讓學員們克服了膽怯的心理,敢于對廣大觀眾講出心中所想,暢談自己的藝術理念,將宜興紫砂藝術真正打造成為有聲、有形、有韻的'活'文化,讓'陶都好聲音'唱得更響、傳得更遠。” 范菊華說道。
在學員試唱階段,紫砂藝人王女士主動登臺展示學習成果,范菊華老師現場為其指導了“長恨一曲千古謎”一句中的尾音處理,贏得同學們的滿堂喝彩。“沒想到整天捏泥的手,也能掐出楊貴妃的蘭花指!范老師通過生動的表演和細致的講解,使我了解了更多傳統文化知識。我發現,京劇唱腔'聲斷意不斷'的藝術處理方式,與紫砂創作中的留白創作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次活動為廣大陶藝工匠構建了一個交流互動的空間,也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大家歡聚一堂,在學習京劇的同時,更能夠相互交流分享創作經驗,以戲為媒,打造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特色的紫砂藝術沙龍。我一定會珍惜每一次課程的學習機會,為紫砂創作不斷注入更多、更鮮活的傳統文化元素。”王女士感慨地說道。
近日,范菊華大師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主辦的2025年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活動中,獲評“百姓學習之星”榮譽稱號。據了解,范菊華大師是業內公認的率先將京劇與紫砂壺兩項傳統藝術相融合的倡導者與實踐者。2023年10月、2024年5月,她分別在上海、福州舉辦個人藝術展,并結合自己的創作心得開展了戲劇元素與壺藝設計的主題研討會,旨在促進京劇與宜興紫陶制作技藝,兩項非遺技藝的相融共生、和美同行,為當代紫砂藝術的創新融合開拓出新的路徑。
范菊華表示,紫砂藝術發展至今呈現出多樣化與豐富化的特點。紫砂藝術從創立之初,就保持著“向內尋,向外求”的發展理念。“向內求”指的是強化技術,熟練掌握各個工藝環節。“向外尋”,指的是通過對生活與自然的觀察,尋找更多創意的靈感。紫砂壺這一傳統手工器物,歷經數百年依舊能夠蓬勃地發展至今,這與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藝人們的銳意創新密不可分。推陳出新是紫砂藝術向前發展的動力所在,創新設計思維就是這門藝術傳承創新的源源動力。學習京劇,可以提升陶藝工作者匠人的審美,豐富其作品的情感表達內涵,同時也為他們的業余生活增添了更多文化元素。未來,我將攜手更多陶藝工作者,創作、開發出更多充滿戲曲元素的紫砂藝術品。(記者 賈淘文)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