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時尚”彰顯文化自信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9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這首《丟手絹》兒歌,總能勾起無數“70后”“80后”的童年回憶:丟手絹游戲。一塊小小手絹能夠帶來一片歡聲笑語。在滿繡第五代非遺傳承人、納蘭紅高級旗袍定制品牌(以下簡稱“納蘭紅”)創始人劉思彤的記憶里,小伙伴丟手絹的歡笑聲伴著她在手絹上穿針引線,童真童趣都融入到手下的滿繡作品中。


      “2013年創辦了納蘭紅,我想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技藝運用到百姓生活中,做成生活必需品,將時尚非遺的概念貫穿其中。”劉思彤作為“80后”非遺傳承人,滿繡已是從兒時起融入血液里的元素,她有著濃濃的傳承使命感。


      滿繡綻放北京王府井


      9月17日,劉思彤帶著她創建的納蘭紅在2018北京時裝周亮相·王府井會場以一場“毓見納蘭·錦麟2019高級定制發布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滿繡的精彩,驚現東方時尚的無限魅力。


      羅衫葉葉繡重重,云鬢花顏金步搖……T臺上二胡小公主、陳氏二胡第三代傳人陳依妙,以二胡獨奏《陰陽二弦》開場,扣動眾人心弦。


      “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設計的旗袍華服,伴隨著模特們的曼妙身姿,款款而來。50套納蘭紅高級旗袍,點綴典雅首飾,孕育出中華神韻。


      “此次發布的服飾為納蘭紅歷時5年精心設計、挑選的匠心之作,既保留了其一以貫之的傳統滿繡元素——皇家特供緙絲、清代老繡片、綾羅綢緞等面料,于大氣磅礴的意境中顯現出皇室風格;又巧奪天工地加入了現代化表達,將現代時尚法式珠繡與盤金繡融為一體,并以施華洛世奇水晶鉆點綴其中,為觀眾展現了極致的東方時尚魅力。”劉思彤說。


      據了解,在旗袍華服上,每一個紋樣都承載著民族故事和美學態度,或吉祥,或質樸,流淌出傳承與信仰。設計師將“魚傳尺素”的設計靈感,通過秀場模特的演繹,把現場嘉賓帶入《岳陽樓記》中“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畫面中。設計師希望借由這一美好意向,將中國傳統旗袍文化能更好地與現代時尚交融,讓滿繡文化“躍”出國門,走向世界。


      到場的嘉賓無不贊嘆帶有濃郁皇室風格的滿繡,滿繡作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滿族文化的象征,它以一根細小的鋼針,穿起各種彩色絲線,織繡出各種紋樣,形成大氣宏偉的構圖,作品中蘊含精工細作、華麗別致的藝術風格。


      納蘭紅只為傳承滿繡技藝


      “本季服裝的刺繡部分,均由繡娘手工完成。一針一線,仿佛能聽見繡娘的針穿過絲帛的微音,一心一意,仿佛能看見繡娘眼中的執著和溫柔。聲色之外,更美好的是帶著雙手溫度和設計師滿滿誠意的華美霓裳,以及由匠人之心呈現出的中國傳統美學。”劉思彤說。


      “我們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劉思彤對于所有獲得的成績都滿懷感恩之心。


      劉思彤是滿族葉赫那拉氏家族皇室正黃旗后裔。幼小時在老一輩傳承人滿繡文化的熏陶下,天賦異稟的她被指定為滿繡技藝傳承人。對于刺繡,在她看來就是兒時玩耍的一項技藝,就像孩子們玩射箭、玩彈弓。


      “我師從于姑姑,第四代滿繡傳承人;創業的想法來源于滿族的族親——一位事業有成的姐姐。”劉思彤說。


      2013年,劉思彤在族親的投資及指導下,創辦了納蘭紅。“當時創建之初,投資人的想法是將滿繡技藝運用商業化的手段得以傳承,讓這個品牌一直活下去。”這種理念對于劉思彤來說無異于在體內注入活躍的因子,她的創作猶如泉水般噴涌。據了解,納蘭紅5年來創作旗袍、華服700多套,采用傳統滿繡技法、西方立體剪裁,每件都別具匠心。


      “非遺+時尚”展示文化自信


      “非常感恩投資人的信任,她把全新的商業理念都傳授給我,讓我懂得運用分享經濟來運作納蘭紅。”劉思彤說。


      經過用心打造,納蘭紅已經成為集滿繡、旗袍研發、設計和制作于一體的專業化企業。多年來,納蘭紅在滿繡技藝、面料、版型、工藝等方面不斷創新,使滿繡旗袍的傳統元素與時尚元素完美融合,加上立體剪裁效果,受到世界各國使館夫人及眾多一線明星喜愛。


      為了傳承滿繡技藝與文化,劉思彤通過納蘭紅幫助眾多滿繡技藝愛好者學習滿繡技藝,并已經培訓了上百名專業的滿繡技藝人員。納蘭紅也因此成為北京服裝學院奢侈品設計與管理專業方向研究生實習基地。


      “作為‘80后’,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可以被更多的‘90后’‘00后’喜歡,中華文化上下5000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滿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現出了它獨特的魅力,讓世界為之贊嘆,讓國人為之驕傲,這也是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國人對老祖宗文化的自信。”劉思彤說。


      劉思彤不斷探索創新,將非遺文化傳承與當代服飾美學藝術完美融為一體,演繹出東方女性的典雅與時尚。她有著手藝人的執著不懈和對藝術的不斷創新。2017年,劉思彤和滿繡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共同完成的大型佛教題材刺繡作品《500羅漢》創造了全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與奢侈品牌芬迪家居達成合作;擔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國家藝術形象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劉思彤在滿繡的發展與現代時尚融合的道路上,步履不停。(鄭芋)


      原標題:“非遺+時尚”彰顯文化自信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北京:政府應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

      北京市法制辦昨天就《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征求意見。《條例》提出,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保護“非遺”。
      2018-03-30
    • 舌尖上的“非遺” 留存一座城的味道

      濟南就是一座美食之城,多少令人流連的老字號,品一道招牌菜,就是在回味一段歷史;多少“名優小吃”,嘗一口“絕美口味”,就能覺察到當地人熱情、淳厚、樸實的真情義。而這其中,不少美食已被列入了各級非遺名錄,那些歷經歲月的味...
      2018-03-30
    • 青海非遺傳承人:傳承技藝更能增加收入(圖)

      青海非遺傳承人:傳承技藝更能增加收入(圖)

      3月29日,在青海省美術館展出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青海成果展上,土族盤繡傳承人席金花一邊正在繡著太陽花,一邊告訴記者說,靠著盤秀的手藝,她的生活已是大有改善。
      2018-03-30
    • 非遺“熱”下的“冷”思考

      非遺“熱”下的“冷”思考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體現和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和內容,新的歷史時期,必須遵循自身發展規律,既要在堅守和傳承中汲取營養,保持文化定力,也要在發展中看到隱憂,在熱度中保持冷靜,順勢...
      2018-06-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