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活”又“火” 傳統非遺煥發時代新風采

      既“活”又“火” 傳統非遺煥發時代新風采

      近年來,隨著各地積極踐行文化“兩創”,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在不少城市,過去鮮有人知曉的非遺實現了“見人、見物、見生活”,還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實現了既“活”起來,又“火”起來。
      2024-10-24
    • 國家文物局聯合有關機構發起“公益捐步”活動

      國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開“走進文化遺產助力鄉村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文物局直屬機關黨委、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公益捐步合作意向協議。
      2024-10-23
    • 我國新發現76座廊橋、完成廊橋保護修繕工程70項

      我國新發現76座廊橋、完成廊橋保護修繕工程70項

      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1820座廊橋,相較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新發現76座。目前,全國各地陸續組織完成廊橋保護修繕工程70項。
      2024-10-22
    • 在棧道博物館看古人巧奪天工

      在棧道博物館看古人巧奪天工

      千年古棧道,半部交通史。古棧道是古代工匠利用自然地形建造出的交通要道,如今已成為蘊藏地理、建筑、科技等諸多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
      2024-10-21
    • 廣西百年非遺煥新顏 柚罐清香“飄向”世界

      柚罐傳統手工技藝起源于明代,“桂林柚罐是將青柚掏空柚子肉,并經過晾曬、塑形等數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茶罐。我們將柚子固有形態改造成扁圓形,用收口器捏塑出比罐身尺徑小的沿口,使其形態更加美觀。
      2024-10-18
    • 楚雄彝繡再起航 千年非遺秀北京

      楚雄彝繡再起航 千年非遺秀北京

      10月13日,“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非遺彝繡秀北京”活動在北京中軸線地標性建筑鐘鼓樓前舉行,剛剛于9月末“驚艷”了巴黎時裝周的楚雄彝族服飾再次起航,在首都北京續寫“指尖新傳奇”,展非遺之韻、傳文化之美。
      2024-10-17
    • 走上戲臺的“00后”

      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最初源于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游行。近年來,隨著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4-10-16
    • 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共43個 居世界第一

      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共43個 居世界第一

      今年是我國批準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周年。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2024-10-15
    • 第八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將全面展現20年來中國非遺保護實踐成果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10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本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將以“保護傳承 守正創新”為主題,全面展現20年來中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成果。
      2024-10-14
    •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成果發布

      在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大賽充分發揮了讓公眾了解北京中軸線、參與北京中軸線保護、在保護中共享發展成果的作用,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創新做法。
      2024-10-12
    • 寧夏鹽池:

      寧夏鹽池:"全民共促"工作格局助推長城保護利用

      出資認領一段長城更好保護歷史遺跡,自駕長城旅游觀光帶探尋長城厚重歷史,徒步長城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如今,一幅幅保護長城遺產、挖掘長城價值、傳承長城精神的文明賡續畫卷在寧夏鹽池大地鋪陳開來。
      2024-10-11
    • 浙江非遺館國慶體驗熱 退休老人與孩童共享非遺魅力

      浙江非遺館國慶體驗熱 退休老人與孩童共享非遺魅力

      10月2日,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下稱“非遺館”)內,一場充滿樂趣的非遺面塑體驗活動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參與。
      2024-10-10
    •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集中亮相 大部分文物系首次展出

      由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探長安——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30日在西安博物院開幕。西安地區30余個重要考古發現出土的280余件(組)精品文物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文物系首次展出。
      2024-10-08
    • 北京補繡專項人才培養優秀作品展開幕

      北京補繡又名京繡,202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北京補繡將堆綾、貼絹、刺繡、補花技藝相結合,是北京特有的傳統工藝。
      2024-10-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