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非遺嘎木卓舞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嘎木卓舞是藏區傳統舞蹈卓舞的一種,是嘎木鄉特有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相傳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因其舞者只能是男子而聞名,反映了嘎木群眾的勞動和生活,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2024-12-09
    •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4-12-06
    • 大足石刻圓覺洞石刻造像首次接受系統探測

      記者日前從大足石刻研究院獲悉,作為大石足刻重要組成部分的寶頂山摩崖造像圓覺洞,目前正接受文保專家對文物本體系統性的無損探測和檢測。
      2024-12-05
    • 全國非遺工坊達9100余家 涉及1721個縣域

      全國非遺工坊達9100余家 涉及1721個縣域

      11月24日至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暨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會在福建省龍巖市召開。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建設9100余家非遺工坊,幫助當地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2024-12-04
    • 民族非遺熱巴舞:搖曳在藏漢少兒心中的文化瑰寶

      民族非遺熱巴舞:搖曳在藏漢少兒心中的文化瑰寶

      熱巴舞,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和較高難度的技藝技巧,主要流傳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藏族集聚地的傳統舞蹈。2014年底,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4-12-02
    • 多國考古學家探訪良渚:我們并非如想象中那樣不同

      多國考古學家探訪良渚:我們并非如想象中那樣不同

      11月25日,第二屆“良渚論壇”在浙江杭州開幕。本屆“良渚論壇”以“交流互鑒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主題。論壇首日,來自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受邀參觀了良渚博物院、良渚遺址公園和良渚考古與保護中心。
      2024-11-29
    • 雄安新區對確認的263處文物遺存采取分級保護

      記者從21日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燕文化考古雄安對話交流活動”上了解到,雄安新區建立了文物遺存分級保護體系,將登記確認的263處各類文物遺存初步劃分為4個等級進行分級保護,這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奠定了文物保護基礎。
      2024-11-28
    • 嚴漆:取之自然 點染時光

      嚴漆:取之自然 點染時光

      在我國,大漆的使用源遠流長。起源于舊時嚴州地區的“嚴漆”具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漆器的重要原料,質地優良、粘膜堅韌,“嚴漆生產技藝”也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4-11-26
    • 壯錦國家標準發布 將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

      壯錦國家標準發布 將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

      近日,由南寧海關技術中心主持制定的《壯錦》國家標準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并將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
      2024-11-25
    • 活字遇古茶 非遺煥新聲:姜氏古茶與木活字印刷術結為戰略同盟

      11月16日,“印跡千年·活字新聲”活字印刷文化創新研討會暨文化IP戰略聯盟啟動大會在浙江省瑞安市舉辦,旨在深化姜式古茶和木活字印刷的合作與推廣,讓傳統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2024-11-22
    • 常州馬家浜文化:穿越6000年的時光之旅

      常州馬家浜文化:穿越6000年的時光之旅

      常州自2500多年前季子封邑延陵始有建城史,而戚墅堰的故事卻可以上溯到6000多年前的馬家浜文化,這片土地上發現的圩墩遺址是常州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古村落,又被稱為常州第一村。
      2024-11-20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修班舉辦

       2024年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研修班(北方地區)近日在長春舉辦。本次培訓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
      2024-11-19
    • 圓明園考古有多項新發現 發現宮門、供排水設施等遺跡

      圓明園考古有多項新發現 發現宮門、供排水設施等遺跡

      今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隨后在現場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供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其中有多項是最新發現。本月初,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
      2024-11-15
    • 讓逐漸“模糊”的賀蘭山巖畫再次“清晰”

      讓逐漸“模糊”的賀蘭山巖畫再次“清晰”

      巖畫是人類童年的語言。距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很近的賀蘭山巖畫,幾乎涵蓋了世界巖畫的所有內容。
      2024-11-1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