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執法檢查報告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成效

      從執法檢查報告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成效

      目前,我國非遺資源總量近87萬項,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557項(包含3610個子項);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2024-11-07
    • 大語言模型與非遺“共舞”

      近日,在《中國世界級非遺文化悅讀系列》叢書發布會上,一款同步推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語言模型”引人注目。在模型中輸入上述問題,一個個翔實、生動的答案躍入眼簾。
      2024-11-06
    • 天津推動楊柳青年畫創新發展

      天津推動楊柳青年畫創新發展

      近日,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教委聯合舉辦楊柳青畫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會。會上,天津美術學院與天津出版傳媒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產業創新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新藝科”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2024-11-05
    • 千年窯火不息 龍泉青瓷煥新

      千年窯火不息 龍泉青瓷煥新

      月餅狀青瓷擺件、刻畫月球表面形態的青瓷壺承供不應求;架起金箍棒、雙手合十的青瓷悟空銷量激增;各式青瓷盛具、掛墜出海參展,再續海上絲綢之路前緣……近段時間以來,龍泉青瓷頻頻出圈。
      2024-11-04
    • “永樂宮壁畫藝術特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

      10月24日,由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人民政府、山西省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主辦,文明碎片(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永樂宮壁畫藝術特展暨數字創意時代人類藝術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研討交流會”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
      2024-11-01
    • 貫穿新石器時代始終:仙居下湯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貫穿新石器時代始終:仙居下湯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陶杯、陶壺、筒形罐、平底罐……這些看似“土氣”的陶器,至今已有約1萬年的歷史。在下湯遺址考古工作中,這樣的“萬年陶器”被批量發現。
      2024-10-31
    • 守護文化薪火 讓玉樹非遺傳承煥發新力量

      在青藏高原上,玉樹藏族自治州不僅是自然生態的寶庫,更是藏文化的瑰寶之地。自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以來,玉樹藏族自治州在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與支持體系上進行了諸多創新實踐
      2024-10-30
    • 廣西加大保護傳承力度 促壯族天琴藝術綻放新光彩

      廣西加大保護傳承力度 促壯族天琴藝術綻放新光彩

      天琴是壯族古老的彈撥樂器,民間稱之為“叮”或“鼎”,因與壯族古老民俗活動“唱天”“彈天”有關,故得名天琴。2021年,壯族天琴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4-10-29
    • 影像呈現“日新又新”非遺全景圖

      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第二季更加注重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播出后社會反響積極,融合傳播數據與受眾口碑俱佳,讓“我與非遺”產生深度連接。
      2024-10-28
    • 三星堆遺址又“上新” 玉石器有專門的“生產車間”

      記者從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三星堆遺址工作站、三星堆博物館分別公布了三星堆玉石器“生產車間”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2024-10-25
    • 既“活”又“火” 傳統非遺煥發時代新風采

      既“活”又“火” 傳統非遺煥發時代新風采

      近年來,隨著各地積極踐行文化“兩創”,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在不少城市,過去鮮有人知曉的非遺實現了“見人、見物、見生活”,還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實現了既“活”起來,又“火”起來。
      2024-10-24
    • 國家文物局聯合有關機構發起“公益捐步”活動

      國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開“走進文化遺產助力鄉村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文物局直屬機關黨委、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公益捐步合作意向協議。
      2024-10-23
    • 我國新發現76座廊橋、完成廊橋保護修繕工程70項

      我國新發現76座廊橋、完成廊橋保護修繕工程70項

      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1820座廊橋,相較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新發現76座。目前,全國各地陸續組織完成廊橋保護修繕工程70項。
      2024-10-22
    • 在棧道博物館看古人巧奪天工

      在棧道博物館看古人巧奪天工

      千年古棧道,半部交通史。古棧道是古代工匠利用自然地形建造出的交通要道,如今已成為蘊藏地理、建筑、科技等諸多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
      2024-10-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