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非遺帶入鄉村學校 剪出“千年絲綢之路”

      在鄉村校園推廣和傳承地方非遺文化,是鄉村美育很重要的一種形式。“非遺剪紙博大精深,我想讓非遺剪紙走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讓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開花。”
      2022-09-26
    • 我國近十年共有15項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國近十年共有15項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介紹,十年來,我國共有15項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名冊,6項文獻遺產列入《世界記憶名錄》,15處地質公園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
      2022-09-22
    • 蘇州姑蘇區創新探索非遺傳承

      蘇州姑蘇區創新探索非遺傳承

      蘇州市姑蘇區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擁有100項非遺項目。近來,姑蘇區探索出以非遺文化潤澤學子的教育新路徑,全區有18所學校成為“姑蘇區非遺傳承教育基地”,4所學校成為首批“姑蘇區非遺傳承教育...
      2022-09-21
    • 創新DNA存儲算法 讓敦煌壁畫再“活”兩萬年

      創新DNA存儲算法 讓敦煌壁畫再“活”兩萬年

      記者9月1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團隊創新DNA存儲算法,將10幅精選敦煌壁畫存入DNA中,通過加速老化實驗驗證,壁畫信息在實驗室常溫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兩萬年。
      2022-09-20
    • 讀懂工業遺產粗獷外表下的精神氣質

      讀懂工業遺產粗獷外表下的精神氣質

      據近日《解放日報》報道,在上海,經過近一年改造提升的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完成“變身”,即將重新開放,觀眾可身臨其境感受蘇州河兩岸曾經工業林立的繁榮景象。
      2022-09-15
    • 甘肅籌備申報本省首處世界自然遺產

      甘肅籌備申報本省首處世界自然遺產

      近日,中共張掖市委辦公室、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申報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啟動張掖彩色丘陵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申報工作。這是甘肅省提出申報的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2022-09-13
    • 修繕箭扣長城 留住歲月滄桑

      修繕箭扣長城 留住歲月滄桑

      2020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箭扣長城掛牌成立,對全國長城保護工作起到了示范推動效果。目前,在總長約10公里的箭扣長城段,完成和正在修繕的已達5公里。
      2022-09-09
    • 拓寬傳承路徑、提升設計水平,福建德化瓷——千年窯火瓷韻新

      拓寬傳承路徑、提升設計水平,福建德化瓷——千年窯火瓷韻新

      福建泉州的德化白瓷因獨一無二的“白”蜚聲世界,有“中國白”之譽。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現如今,當地在傳承工匠精神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開辦陶藝工作坊、設計生產文創產品、與海內外品牌合作...
      2022-09-07
    • 全國100處考古發現代表性文物亮相鄭州

      全國100處考古發現代表性文物亮相鄭州

      良渚遺址神人紋玉琮、二里頭遺址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三星堆遺址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為展現中國考古百年足跡和豐碩成果,“繁星盈天——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日前在鄭州面向公眾展出,來自國內不同區域的代表性文物...
      2022-09-06
    • 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

      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

      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
      2022-08-31
    • 截至目前我國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計9萬余名

      截至目前我國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計9萬余名

       近年來,非遺越來越融入現代生活,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在今天上午“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從四方面介紹了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
      2022-08-30
    • 文化和旅游部:已支持各地設立非遺工坊2500余家

      文化和旅游部:已支持各地設立非遺工坊2500余家

      “截至2022年6月,支持各地設立非遺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設立在脫貧縣。”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如是說。
      2022-08-29
    • 284項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第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284項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第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海派絨線編結技藝、土布紡織技藝、紫筍茶制作技藝……25日,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84項非遺項目集中亮相,讓觀眾大飽眼福。
      2022-08-26
    • 擁抱市場實現“活化” 產業化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擁抱市場實現“活化” 產業化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中延續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潮”崛起,非遺也在守正創新中越來越貼近人們的消費生活,非遺產業化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2-08-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