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中心仙樂斯廣場的上海木偶劇團,在經歷500多天的劇場修繕工作之后,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放。1月20日上午,“上海木偶劇團成立60周年暨‘新場館、新形象、新劇目’啟動儀式”舉行。本周末的1月23日,新劇《九色鹿》將作為開館演出在全新的上海木偶劇團劇場亮相。屆時,這個全面升級的劇場將首次接待觀眾的到來。
上海木偶劇團劇場入口
升級改造后面積大增,新增多個演出互動空間
“仙樂斯”這個地名,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都和上海木偶劇團聯系在一起。今年正值上海木偶劇團成立60周年,重開的劇場不僅依然是上海海派木偶的演出和展示地,未來還會成為集展覽、觀賞、互動、體驗、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式多元化空間。
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介紹,升級后的場館打通了整個仙樂斯廣場5樓,在原先的基礎上新增千平面積,現共有4000多平面積空間。原先的大劇場之外,還新增多個實驗開放空間,包括小型開放演藝空間“木偶BOX”,還有一個可以用以培訓工作坊的排練空間、以及漫威吧風格的休閑區域等,木偶展示空間的面積也大幅增加。之后可以滿足演出之外的展覽、互動、工作坊等各種需求。
除了面積和功能的拓展,在此次的升級修繕過程中,劇場在舞臺機械和聲學建立上都做了全面的升級,增加了旋轉舞臺設計和LED大屏,并完善了包括座椅在內多處硬件設施。
劇場此次新增第二演藝空間“木偶BOX”,采用可變式舞臺及座椅,未來可用于沉浸式、實驗性表演空間。未來,劇團將把線上受歡迎的作品在“木偶BOX”進行二度創作孵化,打破線上與線下的壁壘。
對于未來定位,何筱瓊介紹說,上海木偶劇團將定位打造精品木偶劇場,原先的“仙樂斯演藝廳”更名為“木偶劇場”,除了劇團的創作劇目,還會在未來合作引進更多國內外優秀木偶舞臺藝術作品。木偶展廳
木偶展廳
海派木偶展示
展廳新增大量木偶珍品,看戲前了解木偶藝術
走進上海木偶劇團劇場前,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整個樓層展區琳瑯滿目的木偶實物。
在展廳中心位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花木蘭》《賣火柴的小女孩》《春的暢想》《東郭與狼》等劇團十部代表劇目中的經典形象依次排列,《最后一頭戰象》中1:1還原的象偶尤其醒目。從傳統的杖頭木偶、橫挑木偶到布擬木偶、折紙木偶、多媒體皮影、巨型實操木偶等,這些不同的偶記錄了整個海派木偶發展歷程,見證了海派制偶技術蛻變。
據悉,此次新增加的這些木偶是在劇場大修的同時全部重新復原制作的。何筱瓊介紹說,木偶的制作技藝其實決定著木偶表演的技巧和舞臺樣式。而這次復原的10臺劇目的偶是上海木偶劇團60年來的10部代表作品,每一件都是海派木偶制作技術不斷突破創新的見證。
此外,展廳還新增了民間傳統木偶展示,其中有大量木偶珍品,以前都存放在木偶劇團的庫房中,如今得以展示之外,還新增了多媒體互動技術讓觀眾加深了解。
這其中,有制偶大師江加走的木偶頭和花園虎。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展品已褪色破損,為了展示這些珍品的原貌,劇團利用全息技術在展品上方進行還原。另一邊,由民間皮影雕刻大師薛宏權雕刻的《皇帝出巡圖》,原作品有108米,在之前的展示廳中只做了部分實物展出,此次設計團隊用多媒體技術將整個作品進行了相對完整的再現復原。此外,團隊還運用視頻投影技術將《最后一頭戰象》中的精彩片段和劇團成立60年來的大事記展示在展區。
整個展廳還展示了世界各國的木偶精品。而連接參觀動線的是一條用燈帶打造的充滿未來感的時空長廊。
此外,新場館還開辟了第三演藝開放空間和副展區、“金玉蘭”國際木偶藝術節展示體驗區等,未來根據不同主題,將聯合學校、社區等舉辦臨展、特展,開展非遺講座、手工坊、青年沙龍等互動項目。制偶大師江加走的木偶頭
制偶大師江加走的木偶頭
充滿未來感的時空長廊
充滿未來感的時空長廊
《九色鹿》首演,海派皮影挑戰敦煌色彩
作為上海木偶劇團大修開館后的首部新劇,大型多媒體皮影戲《九色鹿》將于1月23日在木偶劇場首演,該劇是繼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后,海派皮影的又一次創新嘗試。
《九色鹿》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改編,挖掘中國題材與敦煌文化的魅力。這部新作品采用《花木蘭》原班創作團隊,胡雪樺擔任導演,汪浩擔任編劇,蘇雋杰擔任作曲,原唐山市皮影劇團團長王俊杰作為皮影顧問和皮影導演。
據悉,這部“多媒體+皮影”的作品在技術上實現了很多革新。
諸如為了融合敦煌色彩與現代審美,《九色鹿》的皮影造型多達40多個,材質上通過反復試驗,結合使用PVC和PEC兩種材質,使皮影色彩更加通透且更易于表演操縱,最大化地呈現皮影造型的色彩度、清晰度和明亮度。此外,制作團隊還利用熒光色彩,使造型在表演中更具靈動性與藝術感。
《九色鹿》有30組多媒體鏡頭,在多媒體中運用了豐富色彩,如何將畫面顏色、燈光顏色和皮影顏色三者融合一體呈現,成為該劇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燈光上,技術人員打破了皮影燈白色光的固有模式,使用有色和可調控分區光源,還可以根據劇情需要將表演畫面分段控制營造氣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九色鹿》打破了皮影只在影窗后操縱的傳統表演模式,創作團隊首次嘗試熒光皮影與傳統皮影交匯融合的創新,將表演空間延伸至臺前。幕后的皮影可以秒切熒光皮影來到幕前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并隨情節再從臺前躍進皮影幕布之中。實現了“影、映、熒”三位一體的海派皮影新印象。
首輪演出將有12場,目前已經基本售罄。何筱瓊介紹說,上海木偶劇團闊別觀眾一年多,原本還擔心疫情影響劇場重開后的人氣,不想一開票就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和對木偶演出的期盼。此前,劇場在元旦舉行了試運營,《花木蘭》同樣一票難求。上海木偶劇團未來將推出更多好的作品和活動,回饋觀眾。《九色鹿》
《九色鹿》的熒光皮影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