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偽現實”困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08





      有統計稱,今年第一季度,國內一共有276部電視劇獲批備案,其中當代題材173部,占比接近2/3。今年一季度的電視熒屏似乎也是由當代題材作品“霸屏”,打開電視機,各個衛視臺上已經很少見到前幾年滿眼皆是的古裝劇,現實題材確實成了電視劇制作和播放的“主旋律”。


      照理說,這種現實題材的電視劇,講的是當代故事,用的是當代語言,應該更有觀眾緣,但是,這些扎堆而來的當代題材電視劇很少能引起觀眾的興趣,一些電視劇收視率調查機構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以當代題材為內容的電視劇收視率普遍創下新低,而且收獲了意見一大堆,其中最為尖銳的批評是“偽現實”。


      “偽現實”,這個批評看似尖銳,卻一針見血。本來,電視劇作為一種文藝創作的樣式,并不要求與現實完全合拍。人們的現實生活大多平淡無奇,因此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必須高于現實生活。目前眾多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喜歡把筆觸集中在職場競爭、感情糾纏,這本來沒什么錯,這兩個方面確實是當代社會情緒的焦點所在,也容易構造種種戲劇沖突。但問題在于,這些電視劇所反映的青年男女情感,其背景基本上都要跨國,不是在歐洲哪個城市的馬路上偶遇而一見鐘情,就是在紐約的豪宅里鬧分手。而寫到職場生活,紅男綠女個個都是年薪百萬千萬,出入不是豪車就是“飛的”,工作一律是在高級寫字樓里。可是,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離觀眾熟悉的當下生活相差很遠。偶爾有一部電視劇這樣編戲,讓觀眾圖個新鮮還可理解,但是當眾多電視劇都進入這樣一個模式,觀眾的膩味、反胃也就可想而知了。


      電視劇反映現實題材,應當是電視劇生產者必須堅持的一個正確方向。像前幾年那樣充斥古裝劇或者抗日神劇,反映出電視劇制作對現實領域的刻意回避,也是要不得的。但是,目前電視劇制作在反映現實生活上的單一化、模式化傾向,又表明電視劇生產者對現實生活十分隔膜的問題。回顧一些在觀眾中曾經創下口碑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比如早年的《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其成功之道便是編創人員植根于生活,牢牢把握住了中國國情,反映了當下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要改變目前“偽現實”電視劇泛濫的狀況,需要編創人員努力,更多地熟悉現實生活,更深刻地反映社會矛盾。同時,有必要對電視劇的生產體制進行改革,作為電視劇的制作方,也需要克制自己對作品的干預沖動,讓編創人員能夠按照藝術生產的規律更自由地創作。一部優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能夠出現,是多方合力共同提供“正能量”的結果,只要各方面的條件具備了,作家藝術家是拿得出不辜負我們這個時代的優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周俊生)


      原標題: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偽現實”困局


      轉自:深圳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回歸主流大潮 誰應該為“偽現實”電視劇擔責?

      上周,對于國產電視劇,有一個現象值得深究。一方面,上周舉行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春推會”以及提名揭曉的新一屆“飛天獎”,在政策推動和觀眾期待中,“現實主義”回歸主流的大潮越來越清晰,市場心態對“小鮮肉+大IP”的生...
      2018-04-02
    • 電視劇僅靠

      電視劇僅靠"大IP"難"飛天" 歷史、現實題材受青睞

      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和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評選結束,將于4月3日揭曉。近日兩大獎項公布了提名名單,其中《人民的名義》《小別離》《我的前半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48部作品入圍本屆飛天獎。
      2018-04-02
    • “飛天獎”透出創作風向標:現實主義題材成為主流

      4月3日,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暨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舉行。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個階段,評選出了優秀電視劇大獎16部、優秀電視劇提名作品32部以及優秀編劇、優秀導演、優秀男演員、優秀女演員4個單項獎。
      2018-04-09

    熱點視頻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