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百老匯到倫敦西區,從維也納到巴黎,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在7年里呈現了來自各國的154臺1132場音樂劇和舞臺劇,共迎來觀眾近185萬人次。可喜的是,音樂劇這一劇種正為越來越多的觀眾所喜愛;遺憾的是,在繁榮的音樂劇市場里,我們自己的原創音樂劇卻一直不溫不火。如何在新時代贏得新的觀眾,讓我們的原創音樂劇也能迎來春天?在近日舉行的“上海之春”音樂劇發展論壇上,海內外業內人士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究竟哪些人愛看音樂劇?維也納聯合劇院CEO弗蘭茲·帕泰認為,為用戶“畫像”很重要。在維也納,75%的音樂劇觀眾是女性,而在日本、韓國,女性觀眾比例更是高達95%。其中三分之二觀眾年齡都在40歲以下。弗蘭茲·帕泰說:“我們的音樂劇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是因為我們做了很多研究,我們會征詢馬路上的行人對我們音樂劇主題的看法,然后進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共同點,隨后進行相應的改變。”
調查發現,音樂劇觀眾有三個特點,一是他們知道這個故事,至少聽說過,比如《悲慘世界》《灰姑娘》等;二是他們比較熟悉音樂;三是他們熟悉劇中的演員、歌手。這也是君舍文化董事長暨CEO鐘麗芳選擇將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搬上音樂劇舞臺的原因。在電影劇情的基礎上,音樂劇版《不能說的秘密》在小清新的愛情故事里加入了很多親情、戲劇元素,變成了一個讓觀眾含淚帶笑的故事,良好的現場效果也讓這部劇成為新加坡金沙集團第一次購買的華語音樂劇。
隨著制作能力的不斷提高,不少日本公司也在試水音樂劇制作。堀制作株式會社制作人梶山裕三介紹說,他們在制作日本版音樂劇《跳出我天地》時,花了一年時間來找演員。該劇的主角是一個會跳芭蕾的小男孩,除了要求他能歌善舞,形象相符,還要求試鏡的小演員們提供醫生證明,證明在這一年之中不會變聲。嚴苛的選人標準,讓該劇最終在日本獲得了很多舞臺獎項。
“第一次來劇院的體驗非常重要。”弗蘭茲·帕泰說,“我們要把觀眾當上帝來對待,想方設法豐富他們的劇場體驗。”這也是上海文化廣場打造“廣場小白”的初衷,只要掃一掃座位旁的二維碼,工作人員就會將毯子、充電寶、礦泉水送到觀眾的座位旁邊。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劇場,維也納聯合劇院還設了專門的部門拓展客戶。他們邀請藝術家到幼兒園、小學進行展示,為年輕人設青年劇院并上演他們愛看的劇目,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票……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原版引進和原創劇目在中國各個劇院上演。去年,大部分引進和本土化的音樂劇選擇在上海首演,在搶灘市場的同時也收獲了觀眾的口碑。這其中,原版音樂劇和中文改編版音樂劇仍是市場主力軍。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表示:“我們要學習海內外優秀劇目的制作經驗,為觀眾奉獻更多更好的中國原創音樂劇精品。”(趙玥)
原標題:中國原創音樂劇如何贏得更多觀眾 聽海內外業內人士如何支招
轉自:新民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