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對于各大衛視來說,“涼涼”可以說是最應景的背景音樂,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古裝大劇低迷,綜藝無一爆款。業內普遍認為,視頻網站近兩年的迅速發展,正在進一步蠶食原本屬于電視臺的觀眾。網臺發展本已不平衡的格局,或許將進一步加劇。
暑期檔的爆款電視劇以往都是在衛視平臺誕生的。從過去三年的情況看,2017年“黑馬”《我的前半生》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2016年流量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在東方衛視、江蘇衛視首播,2015年爆款劇《花千骨》在湖南衛視首播。而今年的暑期檔熒屏成了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兩部最熱門的大劇《延禧宮略》《如懿傳》雙雙選擇了網絡首播。
以往屢試不爽的“古裝劇必拉動衛視暑期檔流量”定律,也在今年被打破了。今年在江蘇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古裝玄幻IP劇《香蜜沉沉燼如霜》,雖然收視率連續幾周排在同時段第一名,但始終徘徊在1.4%上下;此前曾被寄予厚望的《天盛長歌》,收視率則在0.5%上下浮動。
《延禧宮略》和《如懿傳》熱播的背后,是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模式越來越被觀眾接受。對于很多觀眾來說,以前只看電視臺播出或網絡視頻播出的免費劇集,因為網絡上的熱播劇往往和電視臺同步播出或者滯后更新,如今一旦網絡首播甚至獨播,會員可以提前看幾集的優勢就出來了。
其實從去年開始,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博弈就進一步加劇。“只網不臺”或“先網后臺”成了越來越多電視劇的選擇。去年播出的《外科風云》,騰訊視頻比電視臺早30分鐘播出;而去年大熱的《軍師聯盟》,觀眾在優酷視頻充會員,就可以比電視臺提前19.5個小時觀看。媒體人李君娜認為,隨著網絡視頻由被動轉為主動,影視播放平臺的合作模式、播放順序,以至于影視的盈利來源,都將不斷出現新的變化。
相比暑期檔電視劇在衛視的低迷,綜藝節目的情況也沒好到哪里去。在已經播出的17檔暑期檔綜藝中,無一檔收視率突破2%,相較往年同期下滑趨勢明顯。一方面,“綜N代”熱度不再,《中國好聲音》經歷版權風波重新回歸后,影響力進一步縮水;“慢綜藝”《中餐廳》雖然有舒淇、蘇有朋等加盟,但是在收視表現上卻沒能有較大的突破。另一方面,新節目還無法挑起收視的大梁,即便是王菲加盟的《幻樂之城》也難盡如人意。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同一檔綜藝節目,在衛視和視頻網站播出反響會截然不同。周杰倫加盟的體育綜藝《這就是灌籃》在優酷播出后,第一期節目點擊量成功破億,但其在浙江衛視首播當晚卻反響平平,收視率僅有0.358%。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會讓更多的資源涌向視頻網站,而衛視的話語權或許會更弱。(徐顥哲)
原標題:衛視暑期檔“涼涼”挨苦夏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