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宮劇將京劇唱段誤認為昆曲 文化常識豈容虛構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06





      近日,一部熱播清宮劇將京劇經典唱段誤認為是昆曲,被批評為缺乏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專業精神。


      “海島冰輪初轉騰”本是梅蘭芳版京劇《貴妃醉酒》的唱詞,但劇中琴聲,不是京胡卻是昆曲所用二胡。再看演員對白,說的也是昆曲。翻看網絡,主創人員還推出了演員學戲的幕后花絮,反復強調的仍是昆曲。


      在影視劇片頭,往往有“情節純屬虛構”的友情提醒。對于影視藝術創作而言,虛構情節以增強感染力無可厚非,可以說是藝術表現的必然過程。然而,劇中的文化常識卻不容虛構,畢竟藝術形式可以千人千面,而關乎民族精神的文化傳統只能一以貫之,符合歷史真實方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虛構杜撰、隨意嫁接,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失去基本的敬畏。尤其對于受眾面較廣、社會影響力較大的熱播劇,主創團隊更應在涉及文化常識的細節方面慎之又慎。


      誠然,我們不能要求非相關專業出身的影視劇主創團隊杜絕差錯,但沉下心來、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著實少不得。電影《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承擔了不少京劇戲份,臺上臺下、舉手投足戲味滿滿,連專業京劇演員也挑不出毛病;電視劇《大明王朝 1566》對道具、服飾精益求精,甚至絲綢的紋樣圖案都于史有據;電視劇《貞觀之治》則參考大量出土文物,幾乎將唐朝的歷史場景完全還原,毫無違和感。這些影視作品之所以評分高、口碑佳,與主創人員在文化常識與歷史細節上的求實、求細、求精不無關系。


      為追求流量以及由此而生的利益,除了通過離奇劇情吸引眼球,明星效應、網絡平臺預熱、噱頭營銷等方法早已司空見慣。遺憾的是,主創團隊往往專注于此,將藝術作品的文化傳承作用置于次要地位,忽視了必要的真實和準確。在這樣的影視藝術創作氛圍中,對于文化常識錯誤,主創往往并不在意,甚至在播出之余,用幕后花絮進一步消費傳統文化,造成以訛傳訛的影響。


      類似問題折射了影視創作過程中追求流量而忽視質量、追求點擊而忽視口碑、追求收益而忽視文化的不良傾向,主創人員當深以為戒,避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不當演繹和娛樂式消費。


      此外,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顧問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在歷史文化常識方面擔負起把關人責任,做到名實相符,而不是“顧得上就問,顧不上就不問”的掛名角色。


      影視劇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是令人欣喜的好事,我們應該予以鼓勵和支持,只是向優秀傳統文化借力時,應多一些嚴謹和敬畏。(史一棋)


      原標題:文化常識豈容虛構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劇名不同演的都是一撥人 清宮大戲愛跟風劇中歷史信不得

      劇名不同演的都是一撥人 清宮大戲愛跟風劇中歷史信不得

      《延禧攻略》目前正在熱播,劇中人物關系成為關注焦點,討論熱度極高。網友高舉帝后CP大旗,將300年前的乾隆與孝賢皇后送上熱搜。而《還珠格格》《甄嬛傳》《延禧攻略》和未播出的《如懿傳》雖然劇名不同、主角不同,講述的卻...
      2018-08-14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