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影視劇頻現女演員“熒幕凍齡” 緣何被少女感綁架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12





      上了一些歲數意味著有了一定閱歷,領略人生百態方會感知人間冷暖。這是好演員塑造優秀而復雜角色的基礎,如此演員才能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可以不用說話,僅用一個眼神、手勢、背影,便與詮釋的人物的靈魂高度融合。這樣的女演員,會讓人想把這樣一句話送給她們:我愛你年輕時的模樣,更愛你歷經歲月后的容顏。


      然而,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國產影視劇中提供給中年女演員的角色實在太有限了。


      《如懿傳》開播至今,口碑跟隨開低走高的網絡評分一路逆襲,周迅的形象與表演,也慢慢收獲觀眾客觀中肯的好評。


      也許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更加平心靜氣地探討她在頭兩集里因為扮嫩失敗而引發的爭議。聯想到37歲的女演員楊蓉最近也因為在網絡劇《沙海》中飾演少女而被質疑,以及同樣在苦苦追求“熒幕凍齡”的林心如,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使得這些人到中年的女演員,不約而同地被“少女人設”綁架?


      勉力維持“少女人設”,自然是出于對衰老的恐懼。然而成熟乃至衰老真的是女演員的噩夢嗎?顯然不是。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出生于1949年,從《法國中尉的女人》《獵鹿人》到《廊橋遺夢》《穿普拉達的女王》《鐵娘子》,她把時光統統雕刻進了人生每一個階段的每一個角色身上。所以后輩娜塔莉·波特曼說:“誰都不會介意梅麗爾·斯特里普是不是太老,因為大家都想看她繼續演戲。”今年47歲的韓國女星金南珠,也在年初借助韓劇《迷霧》中成熟凌厲的新聞女主播一角,圈粉無數。


      上了一些歲數意味著有了一定閱歷,領略人生百態方會感知人間冷暖。這是好演員塑造優秀而復雜角色的基礎,如此演員才能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可以不用說話,僅用一個眼神、手勢、背影,便與詮釋的人物的靈魂高度融合。《歸來》里的鞏俐、《萬箭穿心》里的顏丙燕,均是如此。這樣的女演員,會讓人想把這樣一句話送給她們:我愛你年輕時的模樣,更愛你歷經歲月后的容顏。


      然而,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國產影視劇中提供給中年女演員的角色實在太有限了。


      遭受質疑后,楊蓉用一篇千余字的長微博坦言自己渴望又害怕轉型的心聲:“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當下的影視環境讓女演員不敢老去,我們這一波30+的女演員努力維護著少女人設,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市場需要。我渴望轉型,想演嫁不出去的大齡女子,或者生活里憂傷跟喜悅一樣多的單親媽媽,想擁抱這個社會和每一個觀眾。我更怕轉型后,我被定義成中年女演員,跟那一波兒我崇拜的女演員一樣成了‘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沒有戲演’,更何況我沒她們有名沒有她們美。”


      這段話道出的,正是國內中年女演員因為年齡導致的戲路尷尬問題,也是她們努力維護著“少女人設”的主要原因——中年男演員可以演鉆石王老五、霸道總裁或大學教授,繼續在熒屏上與差了他們一個輩分的女演員談戀愛,比如《急診科醫生》里的張嘉譯與王珞丹、《大丈夫》中的王志文與李小冉,擺在中年女演員面前的道路便只剩兩條,要么出演“婆婆、媽媽”,要么無戲可拍。不久前姚晨在某個平臺發表的演講 《一個女演員的尬與惑》,便提到現階段的她,已經沒有合乎年齡段的人物能演。姚晨尚且如此,多數中年女演員的處境可想而知。因而,周迅在《如懿傳》里出演豆蔻少女青櫻的舉動,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她與劇方達成一致后的“放手一搏”,試圖向觀眾證明她依舊靈動如初,喚醒并延長粉絲關于“迅哥兒”灑脫形象的記憶。


      也許有人要問:“婆婆、媽媽”有問題嗎?的確,遠的不說,我們熟悉的那些圍繞家長里短展開敘事的韓劇里,就推出過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婆婆”與“媽媽”角色。《請回答1988》里的三位媽媽,便各有特點,姐仨每回趁丈夫與孩子們不在時湊在街角閑聊,都能擦碰“一出好戲”的火花;《我親愛的朋友們》里的媽媽們,用活力四射演繹出“最美不過夕陽紅”。


      由此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國產劇中的“婆婆媽媽”們,形象太過雷同與固化,很多時候都只是作為劇情的背景板出現,多人一面地演繹著為家庭操碎了心的妻子和母親形象,而不是真正成熟獨立的女性。這一類角色的缺失,從本質上說,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單一審美和刻板印象。很多人把 “凍齡”當作對于女性的最高褒獎——看看網絡上那些關于女明星的形容就再明顯不過;而那些“凍齡失敗”的女性呢?1992年的春晚小品《媽媽的今天》里,趙麗蓉借一瓶“少女牌”潤膚膏,直接說出老年人的不甘老去,沒有點破的則是社會對年輕女孩的 “情有獨鐘”。20余年后,此種“情之所鐘”的“少女心結”愈演愈烈,似乎女性過了35歲,便真的如亦舒小說《我的前半生》結尾所寫,“至于我的后半生……誰會有興趣呢,每個老太太的生涯都幾乎一模一樣”。


      由是,中年女演員遭受的事業危機,實乃同年齡段的職場女性的命運縮影。姚晨說,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近年來常被問到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這令她頗為困惑,因為這理應是擺在中年人面前的共同難題,可是不曾有人問過她的先生。的確,“男女都一樣”已被提倡多年,但平等意識深入人心有待時日。社會要求男性以事業為重,卻規勸女性事業要為家庭犧牲。具體到演員這一群體,正值中壯年的男演員如吳奇隆、聶遠,可以迎來事業新高峰,已經30余歲的女演員最好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偶爾演個“婆婆媽媽”的角色過過戲癮也就行了。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觀影追劇視野越來越開闊,觀眾已經逐漸擺脫了單一化的青春崇拜與青春審美,而這一風向也被有心的創作、制作人員留意到。近兩年來,《和平飯店》《我的前半生》《北方一片蒼茫》等影視劇不僅從眾多所謂IP劇中殺出重圍,主演這些作品的陳數、袁泉等也做出大齡女星可以戲路不窄的表率。但中年女演員若想大范圍被允許變老,能夠游刃有余地創造符合年齡段的人物形象,來日方長,需要影視劇創制機構與市場及觀眾三方朝深入交流、互相尊重與促進的方向共同邁進。(作者:梅生,為影評人)


      原標題:當國產影視劇頻頻出現因女演員追求 “熒幕凍齡”而引發的爭議,我們不禁要問——女演員緣何會被少女感綁架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植入廣告須遵《廣告法》 不能再讓影視劇亂“吃藥”了

      不能讓影視劇植入藥品廣告繼續處于監管盲區。現在,已經有一些地方開始探索對影視劇植入藥品廣告進行系統監管。亟待各地盡快完善監管機制,制定植入廣告業務的相關標準,規范影視劇植入藥品廣告行為。
      2018-05-08
    • 影視劇防“水”關鍵要健全監管機制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電視劇注水現象日益增多,一些電視劇為了拉長劇集,生硬地加戲,一個用20集就能講完的故事,非要用50集甚至80集來完成,制片方和播出方賺得盆滿缽滿,受煎熬的卻是觀眾。注水正逐漸成為行業潛規則。這不是一個市場...
      2018-06-14
    • 中國影視劇出口泰國為何難現爆款

      泰版《匆匆那年》正在熱拍中,泰版《我可能不會愛你》(翻拍臺灣劇)即將開機。得益于中泰一家親的大背景,近年來中國影視劇對泰國的出口取得了不錯的進展。甚至引發如今泰國翻拍中國電視劇的熱潮。不過,由于整體上題材老套、缺...
      2018-08-03
    • 把皇帝比作青樓姑娘 影視劇里的“歷史”誤導了多少人

      長達70集的清宮戲《延禧攻略》終于播出大結局,類似歷史背景的《如懿傳》又正在熱播。這個暑期,清宮戲的表現可圈可點。故宮里從前的“冷宮”延禧宮突然排起了長隊,劇中不少臺詞更是成為網絡流行語,受到不少年輕觀眾的認同。
      2018-08-30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