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士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表示,迪士尼將放緩 “星戰”系列的制作步伐。《星球大戰8:最后的絕地武士》于2017年底在北美正式公映,不到半年之后 《星球大戰外傳:游俠索羅》就與全球觀眾見面。然而, 《游俠索羅》以3.93億美元的慘淡票房成為了 “星戰”史上第一部賠錢的電影。
太多電影更新太快,讓觀眾沒了興趣
“未來我們將更加謹慎地對待 ‘星戰’電影的產量和發行時間。”艾格用了 “太多、太快”來形容自己對這部經典科幻系列所犯下的決策性失誤。其實,在 《游俠索羅》遇冷之后,就有消息稱迪士尼叫停了 “星戰”衍生作品的開發,其中包括以 “絕地大師”歐比旺·肯諾比和 “賞金獵人”波巴·費特為主角的外傳電影。
自2012年盧卡斯影業接過迪士尼的橄欖枝賣出 《星戰》系列的版權后,迪士尼便重啟了系列新作的拍攝,并定下了一年一部的發行速度。雖然 《最后的絕地武士》和 《游俠索羅》前者講述的是主線故事,后者則聚焦在漢·索羅身上,但不少影迷表示兩者之間過近的距離使得他們無法短時間內消化兩部“星戰”電影。
《游俠索羅》表現差強人意后,就有海外分析師表示除了審美疲勞外,迪士尼敷衍的營銷工作也需要承擔部分責任。在電影正式上映前的100天,迪士尼才推出了首款預告片,其中漢·索羅的扮演者阿爾登·埃倫瑞奇的清晰鏡頭連10秒都不足,無法充分調動起人們的觀影熱情。
情懷不足,“星戰”在中國頻遇冷
近年來, 《星戰》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是每況愈下。從2016年開始,近三年的一月初都有一部 “星戰”電影在國內上映。2016年,在系列電影暌違大銀幕十年后, 《星戰7》以過八億元的票房在當年的引進片中表現仍算可圈可點。去年,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首周三天票房為2.25億元,最終落腳4.77億元。而今年年初的 《星戰8》僅獲得了2.67億元的票房,遠低于四億的預期。五月上映的 《游俠索羅》則以1.06億草草收場,還創下了 “星戰”系列在內地的最低票房。
觀影群體的變化或許能解釋 “星戰”系列在中國一再遇冷的原因。1999年, 《星球大戰》方才憑借前傳系列進入國內觀眾的視線,而初始三部曲并未能在大銀幕上呈現,這也導致了 《星戰8》和 《游俠索羅》中的某些致敬橋段和情懷鋪墊未能得到應有的反響。
有國外影評人曾直截了當地將 《星球大戰》稱作懷舊電影,在北美觀眾習慣性地觀看最新系列電影的同時, 《星球大戰》一如既往的復古科幻風格對于國內票房的主要貢獻群體90后來說并不討巧。與此相對的是,漫威超級英雄、 《哈利·波特》系列、 《變形金剛》系列,這些被大部分90后接受的電影在國內的票房走勢和口碑與國外相比并不會出現如 《星戰》般的明顯差異。
不過,艾格也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星戰”系列就此停擺,《星戰7》導演J·J·艾布拉姆斯執導的現三部曲最終章《星戰9》的拍攝依然在進行中,將于明年12月正式公映。欲速則不達,細心雕琢每一部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追趕速度,才能使經典保持吸引力和新鮮感。(王筱麗)
原標題:老去的經典如何重拾吸引力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