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綜藝水逆、劇集“撲街” 芒果TV進軍網大解困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15





      幾家視頻平臺的競爭再生變數。


      就在騰訊、愛奇藝、優酷上演的“三國殺”愈演愈烈之時,芒果TV突然宣布大舉進軍網絡大電影(以下簡稱“網大”)市場,并發布針對網大生產者的“超芒計劃”。


      雖然上市時的數據非常好看,但芒果TV一直引以為傲的綜藝今年慘遭水逆,劇集也未掀起水花。而這時候入局網大,芒果TV顯然有著更多的打算。


      芒果TV發布“超芒計劃”


      10月10日,芒果TV宣布進軍網大市場,并發布針對網大生產者的“超芒計劃”。


      自2014年愛奇藝在首屆網絡大電影高峰論壇上提出“網大”概念已四年有余,行業經歷了魚龍混雜到規范精品化的歷程,這個時候,芒果TV選擇進場。


      首先在IP方面,芒果TV表示將開放一系列頭部IP,包括《明星大偵探》《勇敢的世界》《真心大冒險》《火王》《六爻》等,進行超級IP的孵化與開發,助力構建動漫、網綜、網劇、網大聯動互通的網生內容體系,實現內容IP價值的最大化。


      其次在內容運營平臺方面,芒果TV表示將為內容合作方提供內容運營、評論運營、彈幕運營、短視頻運營等全方位運營體系,同時接入芒果TV飯團、私人影院等互動平臺。創作者在獲取用戶對于內容的真實反饋后,即可根據數據表現對內容加以優化。


      最后在網生內容分成系統方面,芒果TV則與“優愛騰”類似,同樣以有效付費點播量作為收益衡量標準,分賬收益則由保底+分成兩部分構成,網劇還包含會員拉新獎勵,在確保制作方基本收益的同時納入激勵機制。


      芒果超媒總經理、芒果TVCEO蔡懷軍表示:“芒果TV進軍網大的底氣在于芒果大生態下的合力,這種合力不僅來自芒果生態內部,更來自我們將自有超級IP、藝人、制作團隊進行開放合作之后,所帶來的外力支持和共贏價值。”


      不過,這是芒果TV的“二度進場”,2017年就有消息稱芒果TV已開始制作網大,只不過不管是做,還是播,芒果TV都未在市場掀起什么水花,也不高調。


      綜藝水逆,內容品類存在短板,芒果TV尋出路


      網絡大電影是網生內容里變化最快的市場之一。短短兩三年,從2014年網大概念被提出,2015年在視頻網站付費的風口下起飛,再到2016年網大數量成數百倍增長,2017年迎來監管網大逐漸冷靜,到如今,網大已經從蠻荒期到整合期。


      其實,監管的收緊間接證明了網大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市場,且將擁抱更多主流大眾。歡瑞世紀、華誼兄弟、慈文傳媒等行業代表的影視公司都開始重金做網大。


      根據骨朵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TOP10網大的前臺播放量達7.59億元,即數量僅占1.54%的TOP10網大,占據了高達22.62%的前臺播放量。而前臺播放量超過2000萬的頭部網大的前臺總播放量達16.88億元,即數量僅占6.45%的42部頭部網大,占據了高達50.3%的前臺播放量。網大行業的頭部效應已十分明顯。幾大平臺之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


      BAT的三家壟斷寡頭分走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而以芒果TV、搜狐、B站等為代表的視頻網站位于第二梯隊。芒果TV是背靠湖南衛視而成長起來的互聯網視頻平臺,雖然目前不在第一梯隊,但是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主打二次元文化的B站,保持獨有的競爭力,于今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芒果TV則選擇了注入快樂購的方式,登入A股市場。


      上市之后,芒果TV的經營狀況得到公開。芒果TV是芒果超媒(300413)旗下的核心業務主體,據芒果超媒的定期報告,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9.8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12億元暴漲279.86%,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為5.73億元,超過了2017年的全年凈利潤4.89億元。


      但在具體的收入構成上,芒果TV目前主要依靠新媒體互動娛樂內容制作和新媒體平臺運營。從內容構成上來說,背靠湖南衛視的大樹,芒果TV獲得了湖南衛視的頭部內容資源,但過于緊密的捆綁,使得芒果TV在內容方面還不夠多元。多年順風順水的綜藝,今年沒有誕生爆款,有的節目受監管環境影響延期播出,而在其他的少兒、音樂、動漫等品類上,芒果TV尚未有什么特別知名的代表作。


      在網大逐漸走入沉淀期的當下,芒果TV也需要進來占得一席之地。(畢媛媛)


      原標題:多部綜藝水逆、劇集“撲街” 芒果TV進軍網大解困


      轉自: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長江日報:大IP劇集日漸失靈 市場價值回歸理性

      縱觀2017年的收視成績,現實主義題材在內容產業處處開花,作為以往收視靈藥的“大IP+流量明星”模式卻屢屢顯出頹勢。年初的《孤芳不自賞》就陷入“摳圖”“替身”的爭議中,大眾更是對“天價片酬”“數字小姐”“面癱演技”忍...
      2018-04-02
    • 熱播劇集

      熱播劇集"帶貨"強 真懷念好好看劇不用數廣告的年代

      近期正在熱播的各類劇集中,各種廣告花式出鏡,尤其在劇集內容尷尬令觀眾出戲時,這些廣告想不被觀眾火眼金睛識破都難。在吐槽廣告植入也變成吐槽劇集的一部分談資時,誰家的“帶貨”本領獨領風騷,已成為熱門討論話題。但“影...
      2018-07-27
    • 單劇集數受控? 電視劇有望告別“注水”

      一張題為《劇供給側改革五點吹風》的圖片近日不斷在網絡流傳,其中多條針對電視劇長度及集數的規范要求引起廣泛討論。
      2018-09-04
    • 文化評析:科技類綜藝節目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央視推出《解碼科技史》,從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小故事出發,“邊聊邊玩邊看”,重新解讀科學史內容,“讓躺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活起來”;山東衛視出品《奇跡時刻》,首次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每期節目請3組一線魔術師表演...
      2018-04-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