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心劇和話題劇 你選哪種?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24





      韓劇 《陽光先生》收官。在影視劇迷集中的網站上,該劇評分高達8.8,遠超之前兩部爆款韓劇 《迷霧》和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也高于該劇主創此前的代表作 《太陽的后裔》。


      然而,盡管評分一路走高,該劇的熱度卻有限,評分人數只有四位數,完全沒有達到另外幾部韓劇的爆款程度。


      《陽光先生》仍然是韓劇擅長的愛情故事,難得的是創作者將故事涉及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朝鮮王朝面臨的動蕩時局細致鋪陳:朝堂爭斗是一層,貴族分化是一層,民間百態是一層,層層疊加,彼此牽扯,將時代背景呈現得完整飽滿,沒有讓歷史成為蒼白的背景板。


      同時,雖然它也有時下很多愛情劇的通病,比如女主角同時被三個男性所愛,但創作者沒有將她過度高光,而是在她周圍塑造了一群生動的人物,再將人性切面細細打磨,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皆有前因后果,加上演員的細膩表演,人物命運因此有了豐富的體味和解讀空間。


      《陽光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記憶猶新的是此前 《白鹿原》開播時,和另一部都市劇狹路相逢,同樣是贏了口碑卻輸了關注。而兩部作品的叫好不叫座,都和話題度不夠有關——換句話說,他們都不是話題劇,缺少能夠跨圈層引發熱議的 “爆點”。


      話題劇是近年來頻繁出現的一個新語匯,指那些網羅現實議題、甚至直戳大眾痛點從而實現廣泛討論、關注的影視劇。就大眾文化產品的功能而言,通過設置話題為現實問題提供想象性解決是應有之義,海外劇不說,之前的國產劇 《好想好想談戀愛》就屬于此類。然而眼下熱門的這些話題劇,其目的并不是 “提供想象性解決”,而是將話題作為吸睛手段。從當前的現狀來看,確實有話題才有關注,觀眾會從自己的現實經驗出發,自動對號入座,然后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一場又一場討論,不斷推高影視劇的熱度。


      而 《陽光先生》也好, 《白鹿原》也罷,顯然都不是能夠和當下現實生活無縫對接的作品。它們在觀者心里激起的波瀾,是只能意會而無從講述的,因此注定不可能在社交網絡上迅速發酵成為爆款。


      這樣的收視生態,會引導影視業生產出越來越多的話題劇。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影視劇的受眾越來越廣,審美取向也越來越多元。影視行業要往有最多消費者接受的方向去生產產品,設置話題是最有效的方式。今年以來,人們已經明顯感覺到了話題劇多 “良心劇”少。


      之所以把話題劇跟“良心劇”對立起來,是因為話題劇在質量上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很多話題劇只有話題,沒有劇;只有人設,沒有人物;只有情境,沒有劇情。觀看這樣的作品,觀眾不是去體會劇中人物的際遇情感,而是以自己的際遇情感代入。優秀的文藝作品,可以幫助人們抵達無盡的遠方,結識無數的人們。如果越來越多的影視劇只滿足于制造切身話題,把觀眾拘于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文藝作品的價值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看來,如何讓“話題”與 “良心”得兼,是當下影視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邵嶺)


      原標題:良心劇和話題劇 你選哪種?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只見話題不見劇,成了國產劇怪現象

      按照規律,每年總有幾部直擊社會痛點的話題劇出現,引發全民熱議——去年是《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前年是《歡樂頌》《小別離》。今年曾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為“現實主義回歸年”,非但沒出現一部有質量的話題劇,電視劇...
      2018-09-06

    熱點視頻

    工業和信息化部: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工業和信息化部: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