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4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網友紛紛留言,一字一句,回憶著經典作品,表達著悼念之情。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寧人。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筆名“金庸”出版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等,其作品更屢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經久不衰。
“金庸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時至今日,國內眾多高校圖書借閱榜上,金庸的作品仍位居前列,熱度不減。”廣州朗聲圖書有限公司總編輯何嫻說,十多年來,朗聲圖書一直負責金庸作品紙質版圖書在中國內地的獨家版權運營,同時經金庸先生授權獨家將其作品制作成漢語版有聲書(不僅有普通話版,還有粵語等方言版和廣播劇版等),如今已向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
金庸作品的魅力不僅打動了國人,也吸引了世界讀者的目光。2018年2月,《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發行,受到國外讀者熱捧。出版方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更將其描述成“中國的《指環王》”,其官網的介紹中更直言:如果你喜歡《魔戒》,那一定不要錯過《英雄誕生》。而漫畫《射雕英雄傳》和《笑傲江湖》也早已由朗聲圖書授權法國和韓國的出版機構出版了法文版和韓文版。就在剛剛結束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漫畫的德文版也已簽約。
有人說,如果古龍的江湖是快意恩仇的決絕,那么金庸的江湖除了兒女之情,還有正義和家國情懷。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文學系主任、教授龍其林深以為然:“金庸的武俠小說超越了時代、民族、地區、性別的限制,成為華人世界一個獨特的文學存在。他是偉大的傳統文化的堅守者,以深厚的文化修養、豐富的想象與深邃的思考,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神奇的武俠世界。”
2007年6月29日,適逢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金庸先生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香港賦》振聾發聵:城下成盟,割我香港,百余年來,國人痛心。“金庸先生以筆為旗,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以生動的文學語言和令人難忘的形象塑造,賦予了中國文學以新的自信和魅力。”龍其林為之感嘆。
金庸曾言: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俠之大者,快意人生。(李苑)
原標題:金庸:俠之大者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