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院線制改革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中起到的作用?互聯網、金融業對院線、影院和電影市場的影響,是否會引發壟斷?近日,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國家電影智庫系列沙龍之“不忘初心:中國電影院線制改革十六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來自國內各大院線的負責人、相關專家紛紛發言,呼吁院線不要把定價權、排片權等都交給互聯網。
“2002年院線制實行之前的中國電影市場年票房不足10個億,觀影人數很少,國產數量七八十部。實行院線制之后,電影市場才開始回暖,一路高歌猛進,票房漲到今年的600億元左右。”華夏電影副總經理黃群飛如此概括院線制為中國電影市場發展作出的貢獻。在他看來,中國院線目前遇到的困難是行業發展的正常周期現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電影市場就會真正爆發。
從2014年開始,互聯網介入電影行業,很多影院只顧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紅利,把本身應該具備的職能拱手讓出。萬達影視CEO姜偉認為,“如何與發行方做結合,而不是把市場、定價權、排片權、結算權全部交給互聯網。”他坦言,在短期內影院享受了互聯網帶來的紅利,但從長遠角度來說,影院才是電影放映的本體,與發行更加緊密的合作,才是電影產業的未來。(袁云兒)
原標題:影院不要把排片權都交給互聯網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