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東》劇照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作為當今覆蓋面廣、受眾群多、影響力大的大眾藝術和文化產品之一,電視劇應讓億萬觀眾于其中感悟暖心勵志的力量,成為時代變遷、社會進步的熒屏鏡鑒。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為了向這段偉大的歷程致敬,電視劇工作者紛紛行動起來,創作了一批從不同視角描繪改革開放40年燃情歲月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在2018年的電視熒屏上集中呈現。
從年初的《初心》《陽光下的法庭》,到年中的《最美的青春》《年年歲歲柿柿紅》《歸去來》,再到年末的《黃土高天》《正陽門下小女人》《我們的四十年》《風再起時》《你遲到的許多年》《大江大河》《大浦東》,為了將40年來全民族偉大而又深刻的歷史變革、思想觀念的進步,影像化、故事化、細節化地呈現出來,創作者們秉持"自我革新、勇于創新"的審美追求,嘗試在主題內容上"多維與核心"并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注重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追問;在思想價值層面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使這批作品整體表現出"新史詩"的藝術品質,譜寫出感人至深的精彩華章。
小切口 "復刻"改革開放的"草根"畫卷
任何時代,宏觀的社會圖景與微觀的個體命運總是彼此映襯、互相影響,在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時期更是如此。社會的滄桑巨變與人生的波瀾壯闊,二者的互文性詮釋不僅是洞觀改革開放的絕佳視角,也為電視劇的戲劇性提供了兼具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原動力。因此,一些獻禮劇巧妙地選擇了"小人物、大時代"的敘事策略,從普通百姓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中折射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觀眾在濃厚懷舊感和親切感的縈繞下,真切體察到改革背景下幸福指數的節節攀高與生命尊嚴的步步提升。
播出過半,豆瓣評分高達8.9分的《大江大河》收視口碑俱佳,47集的體量容納了1978年至1988年的改革開放故事,從小雷家村三名青年的視角出發,呈現"草根"人群的命運傳奇。"宋運輝、雷東寶、楊巡,這三個人的個體生命體驗,帶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工農商'。這部電視劇沒有直白地寫政策和口號,而是用歷史的格局和眼光,還原細節的真實。"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這樣評價《大江大河》。
《我們的四十年》以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為背景情境,刻畫了北京胡同里的幾個平民子弟在40年間的變化和成長;《外灘鐘聲》將鏡頭聚焦老上海弄堂里的幾戶普通人家,從人情冷暖和生命況味中鋪展出自"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后的地域風貌變遷;《那座城這家人》通過展現一個震后重組家庭的關系磨合與厚重情感,以獨特視角描繪出社會變遷背景下的人物命運圖譜;《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在服裝行業改革的背景下,講述了創業青年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與自身意志的磨礪,來實現個人價值與民族利益的雙贏。
多視角 立體還原改革開放的全景"史詩"
近期的改革開放題材電視劇將歷史大事的深遠意義和生活小事的動人情節有機結合,以"多維與核心"并重的敘事魅力,架構改革開放歷史的藝術真實。
農業、工業、商業、司法……電視劇工作者用多角度、多層次的現實生活刻畫,立體還原40年來的歷史風云。《黃土高天》《年年歲歲柿柿紅》《最美的青春》《右玉與她的縣委書記們》以鄉村生活為背景,講述改革歷程中幾代農民脫貧致富、守護和美化生態環境、追尋自我價值的故事;《陽光下的法庭》在典型案例的基礎上,描繪一批具有公正信念的司法工作者推進國家司法改革的理想藍圖;《正陽門下小女人》《你遲到的許多年》《風再起時》《我們的四十年》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改革時期民營企業家們白手起家、馳騁商海、不忘初心的滄桑沉浮;《歸去來》《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則演繹海歸留學生、大學畢業生等青年創業者大膽闖、勇敢試、爭做高科技時代弄潮兒的赤子風采。
作為國內首部反映金融改革的影視化作品,《大浦東》更是講述了上海浦東洋涇老街的三代人在改革開放歷程中勇于創新、艱苦創業的故事,再現了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時代變遷,刻畫了一批改革開放浪潮中的人物典型形象,真實反映了上個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用小切口表現了時代的大主題。
此外,大時間跨度、縱橫交織的敘事線索,使這些劇目對當代社會改革變遷史的觸及深度超過了以往同類作品。《黃土高天》中豐源縣百姓生活里的土地政策變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舉措的細節化表達,將改革開放之初"解決人民溫飽"的壯舉娓娓道來;《正陽門下小女人》中徐慧珍看似幸運地將胡同里的小酒館經營成酒店、賓館,甚至房地產公司、新科技公司,實則從另一個側面講述了改革開放第二階段"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策的惠民之道。如此生動地凸顯重要改革政策的全景式"史詩",使"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整個改革開放進程深入人心。
在2018年的年尾,陸續播出的改革開放主題劇《那座城這家人》《大江大河》《外灘鐘聲》形成了規模,掀起了一個觀劇小高潮。
接下來《青春拋物線》聚焦排球題材,圍繞"中國女排精神"展開;《雞毛飛上天》導演余丁新作創業題材《面朝大海》,以小夫妻的創業奮斗歷程為切口,講述深圳40年間的發展變遷的作品也將陸續播出。
"重要的不是故事講述的年代,而是講故事的年代"。 可以說,所有歷史敘事的終極價值訴求都應在當下,要力圖與現實社會產生某種呼應和契合。電視劇創作者只有著力在真歷史的藝術濃縮中注入改革初心與創新理念,才能真正讓作品與社會同頻共振、與觀眾共鳴。這些優秀的改革劇以"新史詩"的品質堅守,帶領新時代的觀眾再次鄭重回望改革開放40年一路走來的艱辛歲月、榮耀時刻,書寫出整個時代從普通人到英雄模范的心靈史,讓觀眾在感動之余,激發了繼續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也為改革題材電視劇的發展繁榮創造出新的成功經驗。
根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綜合編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