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2019年藝術類校考日前開始網上報名。距報名結束還有三天,報考者就已突破3.5萬人,創歷史新高。除歷年最受考生青睞的戲劇影視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三大專業外,今年出現一匹黑馬——“舞臺美術”相比去年報考考生人數翻了三倍,招錄比例接近50∶1,成為一大熱門。
“舞臺美術”一夜成爆款,讓人想到另一“冷專業”的走紅——只招18人的木偶表演專業,去年迎來1380多人報考,今年該專業的報考人數已經超過2000人。對此相關專業招生老師分析,隨著國內演出市場的日漸活躍,尤其是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一些專業性強、不拼顏值拼創新和綜合應用的專業正在獲得更多認可。
不過,也有學者提醒,“冷專業”的走紅中也可能包含一些考生投機取巧想跑贏錄取概率的心態。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表示,藝考成才之路并沒有所謂捷徑,“冷專業”不應成為獲得文憑或進入演藝圈的跳板。
行業發展迅速,藝考生眼界需要更開闊
“冷專業”成為爆款的背后,是相關行業飛速發展帶來未來職業的想象空間。
狹義解讀,舞臺美術即根據劇本、角色等演出要求,運用多種造型藝術手段,進行舞臺形象工程建設,包括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它雖不是一部舞臺作品創作的核心,卻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舞臺美術工作的用人需求量與日俱增,其中優秀的、具有豐富舞臺經驗和全球眼光的舞美更是市場的寵兒。例如,中文版《戰馬》巡演四年,舞美跟著團隊走南闖北,一身從英方學到的寶貴經驗,已經成為各大制作方、院團爭搶的優質人才。又比如,上海版浸沒式戲劇《不眠之夜》的舞美,每一位都兼具語言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與外方對接毫無障礙,也是行業的標桿式存在。
知名舞美設計師黃楷夫說,舞臺美術是應用型很強的專業,其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能夠服務于現代舞臺藝術、影視藝術的需要,同時在廣告、文創、空間設計等領域也有很強的適應性。
同樣,2004年上戲建立木偶專業本科之后,畢業生也很少會愁“找飯碗”,不僅木偶本身市場逐步擴大,木偶專業與其他藝術的兼容性強,畢業生除了在專業木偶劇團擔任工作外,也會在話劇、舞劇、音樂劇舞臺上發展。類似的例子還有音樂劇專業,這個有些“高冷”的行業這幾年也持續升溫,今年報考人數超過500人,同比增加10%左右。正是全國音樂劇市場逐漸走向繁榮帶動了相關專業的發展。據悉,僅上海一年,音樂劇觀眾就達32.3萬人次,票房收入5080.3萬元。
院校提醒考生,藝考不是“下賭注”
多元的藝術專業,向年輕人敞開大門。成才有各種路徑,但作為專業藝術類院校,黃昌勇認為,選拔必須要有“規格”,要讓更多綜合素養高的學生,進入藝術培養的序列。黃昌勇說,機會要留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因為表演系競爭太激烈而實行“曲線救國”的“權宜之計”。
曾有所謂“行業明星”,其經紀團隊標榜他是“傳統文化”行當出身,但他雖頻繁亮相綜藝節目獲得很高關注度,卻并沒有在公眾面前展示相關“傳統文化”行當的本領和學識。“很多人還是把藝考當成了進大學的捷徑。”有業內人士評價,很多人誤解藝考對文化課要求不高,將藝術院校當成“分數洼地”。事實上,每年因為文化課落榜的學生不在少數。有一位考生告訴記者,她是復讀后再次報考上戲的,報考的藝術院校不止一所,在上戲面試結束后,還要輾轉北京等地參加藝考。有的考生其藝考之路甚至要在春節前后開始持續三四個月。
在辛苦迎考拼搏的同時,藝術院校提醒考生正確面對藝考錯峰提供的機會,對于專業和人生的選擇,是否真的需要像下賭注一樣?
為了減少偶然性,在入口把好第一道關,不少藝術院校在招生工作上不斷調整。今年,上戲在復試、三試中,對考生的“聲樂”“臺詞”“形體”“表演”四項基本表演素質進行分科考試,每項由不同考官打分,最后根據綜合評定擇優錄取。“這意味著考試將越來越嚴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何雁說,“考生不再能僅憑某一方面特別的優勢拿到最終的錄取通知書了。”(童薇菁)
原標題:上戲藝考舞美專業成黑馬,招錄比例接近50∶1 藝考“冷專業”緣何一夜之間成爆款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