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發展最為迅速的電視節目樣式之一,電視劇以其鮮明的中國特色,表現題材的多樣化,以及藝術手段的精湛,成為備受廣大電視觀眾歡迎的節目形態。同時,當今電視劇的發展呈現出五彩紛呈的多樣性,并產生了各種以地域文化為基礎的“流派”。正在熱播的三部電視劇《都挺好》《芝麻胡同》《老中醫》分別發生在蘇州、北京和上海,鮮明的地域特色是三部作品的標簽。
近年來,隨著《大宅門》《大染坊》《喬家大院》《鄉村愛情》《闖關東》《情滿四合院》《白鹿原》等電視劇的相繼熱播,“地域劇”開始得到越來越多業界人士的關注和認可。依托于本土文化的電視劇也越來越受觀眾們認可和喜愛。因為這種區域創作風格的產生既有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更是由區域相對獨立和文化特征差異所決定的。
在現實主義創作語境下的地域化表達,是有難度的創作。于是,一些電視劇雙腳離地,一頭扎進大IP,影視劇創作過程中地域性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成為一個死板的背景,存在于潦草帶過的城市景觀中。其實,地域特色作為呈現時代特征的重要元素,對于作品絕對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
“地域劇”折射地方文化自信的回歸,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觀眾收視心理和思維模式。因為各個地域風格的電視劇從不同角度展現和弘揚了地域文化與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地域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獨特性以及差異性,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譬如在京派電視劇中,既可以看到古都景象、市井風光,又可以聆聽京腔京調、京韻京聲,領略“大宅院文化”與“小胡同文化”。就拿京派電視劇代表作《四世同堂》《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五月槐花香》來說,觀眾在觀賞過程中可以體會到浸泡在“京味文化”與“平民文化”相互交織的人物生活狀態與精神氣韻。
“地域劇”的時代特征,是通過追溯某一地域的歷史源頭、講述風云變遷來實現的。這無疑是現實題材影視劇的一個重要手法。就拿現代都市劇來說,盡管劇情發生地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但是觀眾會發現,即便換一個地點,往往并不影響該劇集的氣質。從近年來熱播的《情滿四合院》《白鹿原》等幾部優秀電視劇來看,地域特征的呈現絕對是作品的主要加分項。“地域劇”的出現和興起,是影視劇創作無限生機的表征。但在現階段下,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以及與觀眾喜聞樂見相得益彰的精品劇目還是太少了。
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電視劇是地方歷史文化的沉淀,也是當今文化發展的必然。在我們呼喚電視劇創作涌現大量精品的同時,各種由地域文化孕育出的流派電視劇,出現在全國觀眾的審美視野之中,并逐漸引起觀眾的關注和矚目,這是一件好事。我們也發現,在國產電視劇創作的歷史上,地域特色曾經是很多創作者擔心的一道“坎”,但如今它正越來越成為一座“橋”,這折射出的是對地方文化自信的回歸。也正是這種地域性文化自信,使電視劇不再是僅供觀眾消遣的娛樂品,而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征和標志。
原標題:“地域劇”創作漸入佳境
轉自: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