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對于影視文化投資來說,走過春節期間轟轟烈烈的登臺競技后,應該是一個培育新項目、投資新項目的時間。但是對于很多影視文化投資方而言,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資金雄厚、專業管理的機構常青不倒,而跟隨者們,則面臨著行業的紅海效應越來越明顯的局面。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對部分資金和投資方來說,縮減與退出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熱鬧是他們的”
3月中旬的上海,天氣還是忽冷忽熱。對于影視文化投資人秦峰(化名)來說,這樣的時節,對寒意的感觸多于暖意。2015年初跟隨朋友進入影視文化投資圈,征戰四年多,卻可能要面臨一個艱難抉擇:是進還是退?
進有進的理由。2019年春節檔的火爆并不遙遠,行業的賺錢效應“振聾發聵”,參演變投資、賺得盆滿缽滿的“英雄事跡”召喚著一批又一批的人。同時,政策上的春風吹動,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引導政策還是地方的優惠措施,再加上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的影視文化創業園區等,都讓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振奮。
退有退的心思。“熱鬧是他們的。”秦峰顯得無奈、落寞,“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非常明顯。會玩的、玩得起的或者是膽子大的能成功,留給其他人的空間不多”。
觀察近年來真正在影視文化領域斬獲豐厚的,基本多是資金雄厚、專業管理的機構,哪怕是明星轉型投資,也是要懂行且能拉來資金。像幾年前的行業“黑馬”越來越難以出頭。
回顧2018年的影視文化投資領域,大事不少:阿里巴巴和文投控股以78億元戰略投資萬達電影;騰訊以33億元成為新麗傳媒第二大股東,然后將資產轉讓給旗下的閱文集團;港股歡喜傳媒拿到來自貓眼9.5億港元的融資;華人文化完成近100億元融資,該輪融資由萬科與阿里、騰訊領投等。
但是秦峰回顧自己的投資經歷,則無奈發現,多是些小制作電影電視劇,題材老套、演員陣容較弱,即便是這樣,投資規模卻不一定小,需要四處溝通“打點”的關系也不少。“幾個項目下來,認識了一批人,學會了一些套路,認清行業的狀態,也更是認清自己的能力。大概率我會退。”秦峰為自己做了一句“結束語”。
行業加速洗牌
客觀來說,秦峰的決定不能說是錯誤的。當前,即便是看行業相對頭部的力量——上市公司系的影視投資機構,也是參差不齊,部分機構遭遇市場困境后,不得不“鳴金收兵”。日前,在*ST圣萊2018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關于今后對影視行業的布局,公司董事長符永利表示,由于影視投資業務周期長,投資風險巨大,公司自2018年起已經不再對影視文化進行新的投資,原有的投資項目也在整合與縮減投資規模。
另外,華誼兄弟、開心麻花等行業標桿的處境,也在發生不小的變化。觀察這些公司的處境,有作品失利引發資本困局的,陳舊的套路遭遇變化中的觀眾,票房的失利,繼而引發緊繃的資本鏈條承壓;還有的是資本的運作遭遇資本的“煩惱”,進而影響作品的產出等。行業整體更趨復雜的環境下,眾人都需要尋求破解之道。
與此同時,互聯網巨頭的鋒芒凌厲。今年1月24日,華誼兄弟宣布與阿里影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在華誼兄弟主控影視項目、藝人發展、衍生品開發、營銷服務等領域建立全方位的業務合作關系。同時,阿里影業擬向華誼兄弟提供7億元借款,借款期限為五年。而在此之前,阿里已經戰略投資華誼兄弟和光線影業,成為萬達電影第二大股東以及在博納影業申請IPO前夕入股等。
“行業洗牌的程度和最終形成的局面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最終誰會贏了全局不得而知,不過目前看雄厚的資本依然在跑步前進。”秦峰補充道。
原標題:從“一擁而上”到“量力而行”影視文化投資分化進行時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