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溫、登記個人詳細信息、出示隨申碼……昨晚,20位樂迷由工作人員分三批帶進可容納400位觀眾的演藝廳。他們全程佩戴口罩,間隔就座。自打1月19日演完“新春音樂會”,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里已經有110天沒有過現場觀眾,無論是樂迷還是演奏家都格外興奮。
樂迷鄭榕幸運地“秒殺”到名額,成為20位觀眾之一。“現場聽會更投入,音質也是直播無法比擬的。有時候在音樂廳聽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作品,我會起一身雞皮疙瘩。對樂迷來說,現場無可替代。”
上海宣布自5月9日零時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國務院最新發布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導意見中也提到,按照相關技術指南,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影劇院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看到消息,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很興奮:“上海交響樂團陸續取消了2-5月的現場音樂會。每次演出取消時,總會收到許多留言,詢問什么時候才能再來聽音樂會。我們明白廣大樂迷渴望現場聆聽音樂會的迫切心情,所以經過謹慎考慮和周全安排,請來了20位樂迷作為第一批觀眾。相信不久后,劇場就能正式開放了。”
音樂會上,“東海岸四重奏”帶來了作曲家格拉祖諾夫《為弦樂四重奏而作的五首新事曲》選段,充滿濃郁的俄羅斯風情。貝多芬的《f小調第十一弦樂四重奏》,是他獻給匈牙利大提琴家、作曲家尼古拉斯-齊默斯卡的禮物,簡樸有力。
演出前不久,中提琴手巴桐才知道現場會有觀眾。“太驚喜了!之前的直播演完之后臺下沒有掌聲,有點尷尬,有觀眾在,我們會更有感覺。”
第一首曲目演完,觀眾席掌聲響起來,周平鼻子一酸:“生活正在重回正軌,深深感激,這離不開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幕后英雄無怨無悔的付出。”記者吳桐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