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內涵在豐富,外延在擴大,需要公眾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為宏大的視角,突破各種局限性,為現代農業開辟一個個‘新空間’。”
近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袁隆平、李子柒一起上熱搜,網友高呼:次元壁破了。
“次元壁”是個啥玩意兒?不得不承認,網紅詞匯就是一個檢驗年齡的探照燈。趕緊度娘一下,又悄悄咨詢了“90后”同事,大致懂了:次元壁基本代表某個行業、某個圈子的界限,破次元壁就是跨界、出圈,而且是非常搶眼的跨界、出圈。現在,李子柒與袁隆平、馮鞏等來自社會不同行業的名人,有了一個共同身份,確實可用破“次元壁”來形容。
“網紅博主”李子柒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臺”,引發不小爭議。除了60歲的年齡鴻溝外,有網友認為,袁隆平為國家糧食產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李子柒似乎與他不在一個等量級上。但李子柒將中國農業和互聯網視頻相結合,創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奇跡,她的加入,也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打開了年輕化、網絡化視角,何樂而不為。
混搭與跨界,不一定是吸引眼球的玩法,也體現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就拿現代農業來說,不僅要多產糧、產好糧,還得讓農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而要實現這些美好愿景,就要跳出“農”字做文章,比如農業要混搭互聯網+,擁抱二三產業特別是文化旅游業,要鋪好“綠”的底色,要傳承好鄉土風尚,等等。套用網絡語,實現鄉村振興,農業發展必須打破“次元壁”。
馮驥才早年是畫家,后來寫小說,又被稱為傳統村落保護第一人;馮鞏既是一名藝術家,又是優秀的社會活動家;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更是農作物品種之間的混搭與跨界,名副其實的生物界破“次元壁”。首批推廣大使,社會身份迥異,傳遞的意思也很明顯:農業的內涵在豐富,外延在擴大,需要公眾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為宏大的視角,突破各種局限性,為現代農業開辟一個個“新空間”。
拍視頻的人很多,但沒有幾個能與大院士、大作家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任何行業、任何個體,或者因為做到極致,而打破“次元壁”,實現跨界、出圈;或者因為打破了“次元壁”,跳出了桎梏,才做到極致。也可以說,二者互為因果。譬如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推導廣義相對論時也遭遇數學瓶頸,跨界獲得數學教授格羅斯曼的幫助,“混搭”了相關數學工具,才創立了石破天驚的引力場方程式,成就了物理史上坐二望一的美名。
莫愁前路無知己,誰人不識李子柒。打破“次元壁”,才能領略不一樣的風景,但“面壁十年圖破壁”,看似火得“一塌糊涂”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艱辛。破“次元壁”,表面看是腦洞大開,其實有兩個內涵,一是執著,二是合作,做到這兩點,即使前路漫漫,那也不復遺憾了。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