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閱文集團頻頻陷入輿論漩渦。從被指責“霸王合同”、部分網絡文學作者發起“五五斷更”(5月5日在多家網絡平臺上停止作品更新,表達不滿),到閱文的接連辟謠、新任管理層和網文作者代表舉辦懇談會,一系列事件在網絡文學的江湖掀起風波。
隨著閱文相關話題連日登上熱搜,有關網絡文學免費與付費兩種商業模式也再次站在風口浪尖。截至2019年底,閱文共有810萬名入駐作家,作品數量達到1220萬部,自有原創文學作品1150萬部。閱文集團已承諾將在1個月內出具修改后的新合同。因此,閱文合同規則的修訂,不僅事關數百萬作家的切身權益,作為網絡文學領域的龍頭,它的新政還將成為行業的走向。
閱文集團“強推免費”?
事情還要從4月末閱文集團高層調整說起。4月27日,閱文集團宣布管理團隊調整。隨即網上就有聲音稱,閱文集團推出針對創作者的“新合同”,其中被指存在不少“霸王條款”。
同時有傳言稱閱文將改變網絡文學作品的付費閱讀模式,強推免費閱讀。這意味著,網絡文學作者的收益可能受到影響,進而有讀者擔心優質的網絡文學作者會因此越來越少、網絡文學原有生態將遭到破壞。
5月2日,閱文集團新團隊對相關討論和質疑進行回應。這份說明指出,“從新團隊上任伊始,我們就堅定地認為,必須要鞏固和保持付費模式,并對創新模式進行探索”。說明同時稱,外界傳言的閱文推行“全部免費閱讀”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說法,請大家不要輕信。
而針對網上熱議的合同,上述說明指出:當前大家討論的是閱文于2019年9月推出的合同,并非如外界謠傳所言是在2020年4月28日推出的新合同。
筆者注意到,說明中并未否認這份合同的真實性,同時還承諾“將會與作家們進行廣泛的溝通,對于不合理的條款,我們會做出相應的修改”。
5月3日,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網絡作家唐家三少也就此事發聲。唐家三少坦言,如果閱文選擇所有作品免費,這是自毀長城的行為,“我真的認為可能性非常之小”。他同時表示,個人是完全不支持閱文轉免費的,自己的作品也不會。
“五五斷更節”與閱文懇談會
但各方發聲并未平息網上爭論,“新合同”引發的討論繼續發酵。
5月5日,有網絡文學作家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發起“五五斷更節”。有人在其微博中明確表示,“五五斷更節”是為了抵制閱文集團的“霸權合同”“維護寫手合法權益”。
而就在5日當晚,騰訊科技刊文發布“閱文集團對相關謠言內容的回應”。
其中再次明確,“全面免費”不可能、不現實。文章同時稱,“知名作者因故紛紛斷更”不實。
5月6日,閱文集團又一次回應,稱網上流傳的“作者被收走著作權”“作者所有社交賬號全部歸閱文”等是謠言。
針對“五五斷更節”,閱文集團表示,個別網絡文學作者因個人事務、寫作狀態的調整等請假、偶爾斷更是常態;閱文當日作品更新數據并未有異常波動,閱文沒有采取任何包括修改時間、威脅斷更后不推薦等外界謠傳的運營措施。
6日晚,閱文集團就新管理層當日與多位作家的懇談會發布文章。文章稱,針對過去多年來合同中遺留下來的不合理之處,應該也必須修改,“作家應有的權利應明確在條款里”。
而免費閱讀的機制還在討論中,作家未來可自主選擇免費或付費模式。“對于現有合同中在著作權授權、免費模式下的分成權益、作家福利和打盜版等方面,我們已經明確了修改方向,更具體的修改將在系列懇談會和作家調研后確認,并在1個月內推出新版合同。”
網絡文學行業深度調整的開端
如果從4月末算起,這次有關網絡文學的爭論已經持續一個月。但事實上,在不少網絡文學研究者看來,這次“爆發”并非偶然。
今年發表于《中國文學批評》的《網絡文學2018-2019:在“粉絲經濟”的土壤中深耕》已指出,2018、2019年,對于網絡文學來說是相當嚴峻的兩年。
如文中所言,中國網絡文學發展20余年來,最核心的發展動力就是建立在粉絲經濟基礎上的原創性生產機制。而核心粉絲是指具有穩定付費習慣和活躍參與度的粉絲。
該文的第一作者、長期研究網絡文學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也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得益于以VIP付費機制為基礎的粉絲經濟。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閱文近幾年付費用戶數的持續下滑。今年3月,就有媒體稱,閱文集團的平均月付費用戶數已從2017年的1110萬下降到去年的980萬。而今年1月也有報告指出,付費閱讀用戶規模持續下降,免費閱讀用戶規模則持續增長。
參與執筆《網絡文學2018-2019》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吉云飛說,當網絡文學付費閱讀的天花板已經很明顯時,網絡文學領域積壓已久的諸多矛盾也隨之顯現出來。這其中自然包括大家熱議的著作權問題、平臺與作者利益分配問題等。
邵燕君直言,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納為“網絡文學愛好者的網站與大資本邏輯之間的沖突”。她同時承認,因為近年來短視頻等其他娛樂形式的興起,網絡文學的發展確實到了瓶頸期。
邵燕君現在擔心的是,在面對大資本主導的新調整時,已處于弱勢的基層網絡文學作者難有相應的議價能力。“他們是網絡文學的基座,也是網絡文學的未來,是‘活水的源頭’。新作者都是底層作者,但他們也擁有‘成為大神’的可能。好的機制應該讓他們能夠維持生活,同時有作為一個寫作者的尊嚴。如果不把底層作者當成作者,新的作者就很難‘成為大神’,網文也就沒未來了。塔尖能有多高,要取決于基座有多寬。”
當前,我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量已達4.55億,創作者達1755萬,市場規模超百億元。風波過后,被詬病的所謂“霸王條款”能杜絕嗎?免費化是產業趨勢嗎?各方如何實現共贏?吉云飛認為,不管這次爭論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合同有何變化,這次事件都已經成為了網絡文學行業深度調整的開端。
轉自:太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