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邱玥    時間:2017-05-13





      本報北京5月12日電(記者邱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2日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批準,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據悉,住建部將組織74個世界遺產地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提供500個免費體驗名額,征集總計3.7萬名免費體驗者,以體驗大使的身份深入名勝區,共同領略中華自然遺產的價值和內涵。自5月15日起,可在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官方網站上進行預約。

     

      同時,住建部將組織開展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啟動活動暨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中國世界遺產成就展、世界遺產專題展播、走進自然遺產地等10余項活動,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組織開展科普講座、研究論壇、公益展覽、世界遺產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宣傳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事業的發展成就。

     

      今年是我國開展世界自然遺產事業30周年和風景名勝區事業35周年。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0項,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1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0項,文化景觀5項。國務院共批準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44處、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807處,兩者總面積達到21.4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2.23%。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數字化,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不求原物長存。”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是說。這是對百余年來社會各界關于是否重建圓明園爭論的最好注解。
      2017-05-04
    • 我國世界遺產已達50項居世界第二

      記者日前從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通氣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0項,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1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0項,文化景觀5項。
      2017-05-15
    • 從一碗紅米飯看與農業勞作相關的世界文化遺產

      從一碗紅米飯看與農業勞作相關的世界文化遺產

      2017年4月的一天,在世界文化遺產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我們熱切地捧起那碗剛出鍋的紅米飯,準備犒勞一日的行走。一對外地老夫婦在小店里抱怨。老大爺說,你們的飯太難吃,像石頭一樣硬,咯牙!
      2017-06-23
    • 文化遺產保護切不可“厚古薄今”

      在文化遺產保護中,長期存在著“厚古薄今”的錯誤思維定式。盡管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對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嚴重不足。
      2017-06-27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