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擔憂情緒顯著升溫。美國硅谷銀行破產,而后簽字銀行亦宣布關閉,引發美國金融危機是否會再度上演的猜測。在歐洲,瑞士信貸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加劇導致市場出現恐慌情緒,殃及大宗商品,國際油價隨之快速下跌近10%,布倫特和WTI分別最低跌至71.49美元/桶和65.65美元/桶,均創2021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
油價破位下行,后市將如何演繹?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油價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需求側,即投資者擔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影響石油需求。從基本面來看,雖然全球經濟增長仍不樂觀,但中國需求恢復帶來重要提振,并且原油供給增量有限,下半年市場或將出現供不應求局面,對油價形成支撐。
亞太地區需求反彈提振全球市場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石油市場短期內面臨供過于求的壓力。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將2023年全球經濟預期增速分別下調0.3和0.2個百分點,調至1.9%和1.7%,并稱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美國原油庫存處于2021年5月以來的高位。EIA認為,由于俄羅斯原油產量下滑不及市場預期,而需求回升速度過于緩慢,目前全球石油市場仍呈現供應過剩狀態。
但好消息是,今年石油需求前景仍具備一定韌性。國際能源署(IEA)在月報中表示,受中國經濟和航空業的復蘇提振,以及后續季節性需求抬升,全球石油需求將升至歷史高位。IEA還將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上調10萬桶/日至1.02億桶/日,預計需求增幅將從一季度的71萬桶/日升至四季度的260萬桶/日。
隨著需求的反彈,庫存也將相應回落。標普全球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庫存將平均減少140萬桶/日,市場將從上半年的供應過剩轉為供不應求。
全球原油供應增長有限
短期內,沙特和俄羅斯重申將繼續履行減產承諾,俄羅斯石油出口量下滑,美國原油產量增幅有限。中期內,石油相關上游投資不足制約未來幾年儲產量增長。
OPEC+“控產保價”目標并未改變,仍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供需調節作用。3月16日,沙特和俄羅斯明確表態,將在2023年底前繼續履行每日減產200萬桶的承諾不變,以求穩定石油價格。
俄羅斯石油出口下降。2月,歐盟對俄羅斯油品出口限價及禁運生效。IEA報告顯示,2月俄羅斯石油出口下降50萬桶/日至750萬桶/日。
美國原油產量無大幅增長。美國原油在用鉆機數基本保持600臺水平,已經接近3個月止步不前,預計年底原油產量將從目前的1230萬桶/日增至1260萬桶/日。此外,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對油價的反應不如過去強烈,雖然獲得了創紀錄的利潤回報,但他們始終保持著謹慎的增產態度,無視拜登政府增產呼吁,將大量資金用于加大股東回報,降低資產負債率。
從中期來看,因近幾年上游投資不足,未來原油產量增長空間有限。睿咨得數據表明,全球石油相關上游投資在過去幾年內大幅下降。2016—2022年,上游投資年支出降至不足4000億美元,相比2011—2014年70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降幅高達44%。以bp、雪佛龍、艾奎諾、埃克森美孚、殼牌和道達爾能源等國際大石油公司為例,盡管2022年利潤創新高,但上述公司并未大幅增加上游投資,而是將利潤用于削減債務、支付股息和股票回購,上游總體投資率位于10年最低水平,不利于未來幾年上游儲量和產量增長。
后市需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
雖然現階段供需兩側均不支持國際油價短期內出現大幅回落,但在基本面以外,原油作為具備金融屬性的大宗商品,美元匯率波動等金融因素也與其價格走勢密切相關。IEA稱,投資者對美國銀行業健康狀況的擔憂帶來潛在的油價下行風險。
此前,美聯儲加息周期延長以及利率上限水平提高支撐美元保持強勢,對油價形成壓力。隨著硅谷銀行破產事件不斷發酵,美聯儲面臨通脹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兩難選擇,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步伐將有所放緩。
高盛認為,鑒于銀行系統的壓力,美聯儲將不會在3月22日召開的會議上宣布加息。同時,高盛維持美聯儲將在5月、6月和7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的預測不變。
在標普全球中國石油研究總監史豐蕾看來,目前油價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需求側,即投資者擔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影響石油需求。現階段的供需關系并沒有因為銀行危機發生實質性逆轉,全球石油市場依然趨于在下半年逐步收緊。
“如果需求危機進一步放大,也需要考慮潛在的生產商產量管理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油價的支撐。基準情景下,我們預計布倫特現貨全年均價由去年的101美元/桶降至今年的86美元/桶。原油價格將在未來幾個月隨著市場逐步收緊而上行,年內或將超過90美元/桶。”史豐蕾補充說。(記者 董宣 特約記者 石洪宇)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