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機遇和挑戰——
AI發展“風起云涌” 專利布局更需“智慧”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當前技術創新的熱點,其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和落地,該產業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全球的醫療、教育、金融等諸多行業。同時,該領域相關專利申請保持持續增長,全球各個國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實力日益凸顯。展望未來,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如何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護航”產業健康發展,成為全球業內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
專利布局日趨活躍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AI)的一個分支,是基于算法、模型、規則生成文本、圖片、聲音、視頻、代碼等內容的技術。這種技術能夠針對用戶需求,依托經過“訓練”的多模態基礎大模型等,利用用戶輸入的相關資料,生成具有一定邏輯性和連貫性的內容。與傳統 AI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僅能夠對輸入數據進行處理,更能學習和模擬事物內在規律,自主創造出新的內容。
2022年末,AI技術公司 OpenAI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 ChatG-PT火遍全球,這標志著這一技術在文本生成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2023年12月,生成式人工智能入選“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2024年4月,在瑞士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科技大會上,世界數字技術院(WDTA)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安全測試標準》和《大語言模型安全測試方法》兩項國際標準,OpenAI、螞蟻集團、科大訊飛、谷歌、微軟、英偉達、百度、騰訊等數十家全球企業共同參與編制。
斯坦福大學《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資激增,比2022年(約30億美元)增長了近8倍,達到252億美元。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官方網站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態勢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達5.4萬件,發表的科學文章超過7.5萬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仍只占全球所有 AI領域專利申請數量的6%。
該報告顯示,排名前5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機構分別是:騰訊、平安保險、百度、中國科學院、IBM。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的地域申請數量排名前5位的區域分別是: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印度。
實際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包含的具體形式與領域,可以反映出當前全球領域相關技術研發與創新及實際應用場景的分布及專利布局情況。其中,圖像和視頻數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中占主導地位,達到了1.7996萬件,其次是文本(1.3494萬件)和語音/音樂(1.3480萬件)。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具有變革性潛力的技術,有可能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通過分析專利趨勢和數據,可以幫助決策者規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為我們的共同利益服務,并確保我們繼續以人為中心推動創新和創意生態系統的發展。”WIPO總干事鄧鴻森在上述報告中指出。
專利制度持續完善
近年來,AI廣泛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未來將深刻改變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實際上,在 AI的影響下,整個社會結構層次都將面臨相應調整,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既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給專利審查和知識產權戰略布局帶來新的挑戰,這使得各個國家和地區非常關注 AI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及相關審查制度的改進和完善。
根據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官方網站消息,今年7月2日,EUIPO宣布根據《2030年戰略計劃》的愿景和優先事項,對其內部結構進行重組。其中,EUIPO將設立 AI管理機構(EUIPO AI Governance)和 AI協調員,以探索在不同層面使用 AI的可能性。
此前,歐洲專利局(EPO)于今年3月發布了新版的《審查指南》,其中更新了 AI和機器學習(ML)領域審查實踐的相關標準。自2019年
EPO首次在《審查指南》中正式確立了 AI和ML相關的審查實踐以來,其每年的指南更新都備受業界矚目。此次新指南的主要變化包括 AI算法和訓練數據的披露要求、披露程度的靈活性、訓練數據的處理、技術性判斷的進一步明確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指南并未改變 EPO對AI和 ML發明可專利性的基本立場。
與此同時,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于今年7月16日發布新修訂的《2024年人工智能(AI)專利保護客體指南》,以解決 AI在內的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的創新問題。該指南將幫助 USPTO審查人員和利益相關者,根據專利法確定 AI是否可以申請發明專利,并且進一步明確和統一了 USPTO和申請人應如何評估涉及 AI技術發明的專利申請以及權利要求。該指南已于今年7月17日生效。
早在2022年9月,英國知識產權局(UKIPO)便發布了《人工智能(AI)發明相關的專利申請審查指南》及場景實例,該指南從 AI的定義、人工智能發明主題的可專利性、AI發明主題不授予專利權的情況、AI審查過程等方面,規定了 UKIPO審查 AI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做法、審查 AI專利申請或使用 AI的法律框架,以及針對如何利用 AI、場景實例提供了專利規范的實際說明。然而,2023年11月,英國高等法院作出一份 AI領域重要判決,推翻了 UKIPO之前對一件涉及人工神經網絡(ANN)訓練相關專利申請的審查結論,認為其不符合專利授權客體的要求。隨后,UKIPO宣布《人工智能(AI)發明相關的專利申請審查指南》暫停實施。
如今,隨著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從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的激增,到各國知識產權局對 AI審查制度的持續完善,這一切不僅反映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也預示著它將在未來社會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我們需要更加審慎地思考如何構建適應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既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之間的緊密合作,也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創新,以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審查標準和保護機制。(記者 李鐸)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