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從價格競爭轉型為創新驅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8





    從“低價走量”向“創新制勝”過渡 從“廣撒網”向“精耕細作”演變

    跨境電商從價格競爭轉型為創新驅動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2.71萬億元,同比增長14%,占外貿總額的6.2%。其中,整體外貿的含“新”量不斷上升,更多高科技屬性的新產品加速出海,跨境電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持續向優向新。受到全球供應鏈重構等外部因素影響,目前跨境電商行業正加速轉型。在歐美、東南亞等重要市場,行業競爭重心已從“拼價格”的粗放增長轉向“拼價值”的精耕細作。而在這個新階段,產品創新已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的第一要務。


      增長勢頭強勁


      過去5年間,中國跨境電商行業規模逆勢擴張近50%,展現出強勁韌性。興趣類電商正快速增長,成為驅動行業規模拓展的重要方向。相關機構預測,今年,全球電商銷售額在零售總額占比將突破20%,全球線上購物人群將達到30億人。線上消費仍在穩步擴張,全球跨境電商賽道依然向好。Z世代作為新興消費主力,網購人群的比例預計在未來4年從83.3%攀升至90.3%。


      政策賦能,構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體系。政策支持始終是跨境電商發展的“壓艙石”。從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的頂層設計,到各部門協同推進出口退稅、跨境支付等配套政策落地,我國已形成覆蓋“平臺—物流—支付—監管”全鏈條的政策支持體系。


      海外倉成為“出海”新支點。海外倉模式的優勢在于,它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大批量海外倉備貨,減少對傳統小批量直郵模式的依賴,降低物流和稅收成本,提高市場響應速度。面對政策變動,海外倉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成為破解物流瓶頸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菜鳥網絡為例,其在全球18個國家運營超40個海外倉。京東物流打造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從倉儲、分揀、包裝到配送,各個環節緊密協同,為商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也吸引了眾多跨境電商賣家與之合作。順豐國際則憑借航空運輸能力,確保了貨物在干線運輸中的時效性,使其在高端跨境電商物流市場頗具競爭力。據悉,順豐國際在全球11個國家部署了超20座針對跨境電商的海外倉,覆蓋歐美、日韓、澳大利亞等核心市場,提供標準及定制化海外倉儲服務及“最后一公里”派送。


      產業集聚成新趨勢


      在轉型升級的進程中,中國跨境電商正從單一企業競爭轉向產業生態競爭,以區域集聚為特征的發展模式成為新趨勢。商務部印布的《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鼓勵平臺企業、鏈主企業深入地方特色產業帶,包括全國的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進行合作,幫助更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借助跨境電商的線上平臺接觸到國外采購商,拿到訂單,參與國際貿易。


      全球跨境電商“三中心”落戶江蘇南通,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實踐。該項目整合家紡產業優勢、航空物流樞紐和國家級行業協會資源,通過建設賣家服務中心、超級供應鏈中心和生態創新中心,打造“產業帶+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的融合發展模式,為長三角跨境電商發展注入新動能。


      浙江日前印發的《浙江省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加快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支持“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遴選一批傳統特色產業、消費電子等高附加值產業分類培育,培育跨境電商出口品牌。


      在中部地區,江西南昌的實踐同樣亮眼。通過打造“跨境電商+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等產業5年實現跨境交易額突破500億元,39個海外倉構建起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的物流網絡,帶動5萬人就業的同時,使本地產品平均交付周期有效縮短。“跨境電商+產業集群”的耦合模式,正在重塑內陸地區的開放型經濟格局。


      創新成增長驅動力


      中國品牌出海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轉變:從“低價走量”向“創新制勝”過渡,從“廣撒網”向“精耕細作”演變。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創新,不僅是順應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更是關乎企業能否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能力。無論是針對細分人群的深耕,還是為不同市場進行的本地化創新,歸根結底都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如何用獨特且有價值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長期信任。


      專家指出,隨著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新穎、優質、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贏得了全球客戶的喜愛,展現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顯著趨勢。


      在新一輪的價值競賽中,速度與差異化已成為決勝關鍵。誰能更快迭代、更精準地構建差異化產品力,誰就有機會在全球化浪潮中站上新的高點。而對中國賣家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商業模式的進化,更是邁向全球品牌化的重要契機。越來越多品牌開始意識到,產品創新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決定生存與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其中,需求洞察與創意開發是構筑產品力的前兩個核心階段:前者關注捕捉消費者“未被滿足”的真實需求,并基于數據與趨勢分析加以驗證;后者則強調將創意高效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方案,兼顧功能、設計與差異化優勢。而在產品面世之后,驗證與迭代環節同樣重要,通過市場反饋和數據監測進行快速調整,才能真正讓新品走向成熟,并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跨境電商新階段,越來越多的賣家意識到,爆品只是起點,而體系才是決定品牌韌性的關鍵。單一爆品雖然能帶來階段性突破,但在市場競爭加劇、用戶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它已不足以支撐長期增長。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核心洞察構建的產品矩陣和結構化布局,讓品牌在多個細分市場、多個場景中形成疊加優勢。


      在這一趨勢下,不少品牌正通過擴展產品線和場景布局,將單品優勢轉化為持續增長的競爭力。人工智能(AI)的介入使得產品創新進入“智能加速”階段,如今越來越多品牌選擇將AI納入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從選品階段開始,AI便能對歷史銷售數據、市場熱詞、社交媒體討論度等進行多維分析,預測潛在需求與爆發時機;在設計與測試階段,AI不僅能參與建模、命名、圖文優化,還能基于虛擬仿真快速驗證多種方案的可行性;進入量產及上市后,AI能實時監測用戶反饋,識別痛點并推動下一輪產品迭代。這種從前端決策到后端優化的全鏈路應用,讓大品牌與小品牌都具備了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完成創新的可能性。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需求持續多元化的背景下,產品創新已成為跨境賣家突破瓶頸、實現長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對于每一個賣家來說,想要在新的發展階段獲得競爭力,都需要在需求洞察、開發、測試、增長等每一個階段更新觀念,積累新的知識和方法。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