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制造業海外并購為何頻頻受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陳遠枝    時間:2017-04-24





      日前,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聯合發布了《“對外投資與風險藍皮書”——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家風險報告(2017)》(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近兩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中制造業增長最為強勁。2016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海外并購共計77.27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第一大行業。


      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增長勢頭強勁,成為了全球企業并購的重要買家。起初,對外投資的行業大多以能源、資源和基礎設備等為主;如今投資領域多樣化發展,其中高端制造業成為了重要的對外投資領域,因為涉及到核心技術,因此也導致東道國借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對核心技術進行保護。


      海外直接投資國家風險多


      中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瓶頸狀態,需要尋求新的技術突破,進行技術轉型升級,同時政府也提倡中國企業“走出去”。其中,勢頭最猛的是制造業。中國企業逐漸開始以并購的形式走向國際,促使制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拉近與發達國家的工業基礎距離。在國際并購上,中國企業還缺乏經驗,因此遭遇到的國家風險不斷上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表示,中國企業涉及風險比較多,特別是高端制造業,中國企業尤其青睞德企。如果該企業產品提供給美國,因為涉及到技術問題,美國就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出手干預他國企業的并購。這些事,近年來屢見不鮮。


      其中,環境風險也一直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難題,特別是制造業對環境影響大的行業。中國企業對于東道國法律體系及環境保護監管不熟悉,加上環保意識不強,從而引發經營風險。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學習國際上的通用做法,體現中國企業在東道國的社會責任,在投資過程中要達到他國環境保護質量要求。”周民良說道。


      東道國政府干預并購


      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直接投資主要以制造業為主,企業并購還涉及到技術轉讓問題,中國大多數企業都是為了國外企業先進的技術而進行并購,使企業本身產品適應市場的需求,提高生產水平。但是并購伴隨的也是風險的突顯。


      周民良對此表示:“我國制造業海外并購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涉及到企業核心技術轉讓問題,東道國就會進行限制。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時,東道國監管部門會對企業間的技術轉讓,以‘國家安全’等原因限制,那么企業在前期付出的工作和資金投入就等于變成零。特別是我國經濟實力強大后,它們的顧慮也增多。”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說:“中國企業如今普遍缺乏一些好的技術,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發展,同時也會引起一些中小國家的恐慌,發生很多沖突,但這是一個發展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大力發展晶圓制造業任重道遠

      美國半導體協會(SIA)日前公布,全球半導體產業在2016年營收3389億美元,相較2015年則微幅增加1 1%,其中以中國大陸市場的增幅最大,以9 2%領跑其它市場。
      2017-04-24
    • 制造業轉型如何積小勝為大勝?

      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制造強國的基礎和條件,但在由大到強的轉變期,制造業轉型升級面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的多重挑戰,要順利實現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戰略轉變,考驗著各方智慧。
      2017-05-10
    • 從美國制造業真相看我國應對之策

      相對于美國,中國制造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創新研發能力較弱、投入產出效率較低、產品質量水平不高、世界品牌數量較少等方面。
      2017-05-18
    • 制造業轉型路徑讓“中國制造”輕裝上陣

      制造業轉型路徑讓“中國制造”輕裝上陣

      要真正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加大降成本力度,真正減輕企業負擔,讓中國制造輕裝上陣。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減負”,中國制造企業如果還背著不必要的“包袱”,將會再次落后。
      2017-06-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