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氣消費如何影響煤炭消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22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出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我國燃煤發電裝機容量年增速分別為5.4%、4.6%和7.5%,而同期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年增速分別為13.5%、33.2%和15.9%,后者遠超過前者。這種情況到2016年才出現變化,當年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增速回落至6.1%,僅較燃煤裝機容量增速高出0.8個百分點。
    tianranqi
    (圖片來源:互聯網)
      受成本高等因素影響,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整體利用率并不高,甚至是明顯偏低,但是隨著裝機容量的增長,近年來天然氣發電量還是出現了快速增長,與水、核、風、光以及生物質等清潔和新能源一起對燃煤發電發起了挑戰,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燃煤發電的增長空間。
     
      中電聯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我國燃氣發電量同比分別增加61億千瓦時、169億千瓦時、336億千瓦時和212億千瓦時,分別增長5.6%、14.5%、25.2%和12.7%。如果按照燃煤發電單位煤耗每千瓦時300克標準煤、發電入爐煤平均發熱量5000大卡計算,燃氣發電量的增長可以使發電耗煤量分別相應減少258萬噸、710萬噸、1412萬噸和890萬噸。
     
      在全社會用電量和火力發電量整體保持一定增長的情況下,燃氣發電量的增長對燃煤的替代和擠壓可能感覺還不是很明顯,比如2013年和2016年。但是,當全社會用電量以及火力發電量增速顯著放緩甚至下降的情況下,燃氣發電對燃煤發電以及電煤消耗的擠壓就感覺很明顯了,比如2014年和2015年。
     
      煤炭消費和物流結構受到影響
     
      因為天然氣發電在區域上的高度集中,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發電及供熱的發展對煤炭消費的區域結構和物流結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從“煤炭江湖”統計結果來看,截至2017年10月,全國天然氣發電及供熱總裝機容量7447萬千瓦,僅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海南7個沿海地區的裝機容量就達到了5144萬千瓦,占比達到69.1%;另外,北京和天津裝機容量合計達到1459萬千瓦,占比達到19.6%;國內其他地區總計裝機容量只有844萬千瓦,占比僅11.3%。
     
      我國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而整個東部及南方沿海地區是煤炭主要消費區,“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成為我國煤炭物流最大的特點。
     
      近年來,沿海地區天然氣發電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煤電及電煤需求的增長。如果按照與天然氣發電裝機同樣占比測算,2013年至2016年,受天然氣發電快速發展影響,沿海七地煤炭消費量相對分別減少178萬噸、490萬噸、976萬噸和615萬噸,如果再加上北京和天津,煤炭消費量相對分別減少229萬噸、629萬噸、1252萬噸和790萬噸。因為這些地區均是煤炭凈調入地區,煤炭消費量的相對減少,直接導致煤炭進口需求或內貿煤調入需求的相對減少,進而導致“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運輸需求的相對減少。
     
      今年天然氣發電并未出現明顯增長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我國天然氣產量10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8%;天然氣進口量644億立方米,增長26.5%;天然氣消費量1677億立方米,增長18.4%,無論是產量、進口量,還是消費量,增速均創下多年來新高。
     
      如果全年都保持前三季度18.4%的增速,今年全年天然氣消費量將同比增加380億立方米左右。按發電耗標煤法折算,相當于替代5000大卡煤炭8000多萬噸。
     
      今年以來,因為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工業生產、居民生活、交通運輸等領域出現了大量的氣代煤和氣代油。因此,即便天然氣產量和進口量雙雙大幅增長,國內天然氣供應還是有所偏緊,相關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做好天然氣保供工作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在政策引導下,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居民生活、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天然氣消費應該出現了大幅增長,只是因為尚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具體數量暫時無法準確判斷。但是,從另外一組數據中可以看出端倪。
     
      “煤炭江湖”整理了位于北京、天津、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九地的28家天然氣發電企業最近兩年的發電量數據。28家企業新增燃氣裝機容量總計2341萬千瓦,占當前全國燃氣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31.4%,占以上九地燃氣裝機容量的比重達35.5%。今年前三季度,上述企業燃氣發電量總計384.5億千瓦時,同比僅增加4.3億千瓦時,增長1.1%。由此推測,全國燃氣發電量增速低于火電發電量增長速度。
     
      也就是說,雖然今年天然氣消費總量出現了大幅增長,但因去年以來燃氣裝機增速回落、其他領域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以及天然氣發電自身經濟競爭力不強等因素,今年天然氣發電很可能并未出現明顯增長。因此,與前幾年可能不同,為了滿足電力需求,今年在火電方面更多的需求由煤電來滿足。
     
      綜上分析,今年天然氣消費的快速增長無疑會在部分領域對煤炭形成替代,但是,在發電領域,煤電所發揮的作用反而相對更大了,發電用煤在動力煤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相對也將更大。(李羽)
     
      轉自:中國煤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減法落地,煤炭行情能否風調雨順?

      減法落地,煤炭行情能否風調雨順?

       去年,全國實際完成煤炭去產能2 9億噸,102家中央企業中煤炭企業效益增長34 8%,今年2月份,國內主要產煤地煤炭價格出現逆市回升,同比上漲近60%
      2017-03-24
    • 綠色煤炭藍圖離我們還有多遠?

      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的一組組數據,為2020年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藍圖,
      2017-04-11
    • 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展及難點

      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展及難點

      專家指出,盡管去產能進展相對順利,但煤炭產業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煤炭產業仍需“爬坡過坎”,努力尋求去產能、脫困與轉型升級的同步發展。
      2017-07-03
    • 市場理性回調 煤炭行業脫困仍待努力

      市場理性回調 煤炭行業脫困仍待努力

      2017年以來,我國煤炭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的態勢,供應和消費略有增加,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價格穩中趨降,但仍處于合理區間,行業效益整體好轉。
      2017-08-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