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賣難”如何破解?


    ——專訪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12





      眼下正值蔬菜瓜果上市旺季。近期廣東、海南的芒果、菠蘿,云南、貴州的部分蔬菜,江蘇等地的甜瓜等相繼出現“賣難”,但同時鮮活農產品為何在產地“沒人要”、而在城里的菜市場上價格卻不便宜?如何在生產和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減少市場劇烈波動影響?記者日前專訪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就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剖析。


      三大癥結:產業鏈條不健全,產銷信息不對稱,管理體制不完善


      唐珂說,農產品市場波動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由于易腐爛、難儲運,受市場、信息、氣候等因素影響大,加上我國農業生產、加工、儲藏、物流和消費的產業鏈條不健全,容易出現局部地區個別品種“賣難”。具體分析如下。


      “最初一公里”未完全打通——“田頭市場”發展緩慢,特色優質農產品區域產地市場發展滯后,特別是貧困地區缺少預冷庫、保鮮庫、冷藏車、電子結算等基礎設施,分級、分選、包裝多由人工完成,沒有形成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的市場服務體系。


      流通成本高——由于預冷、冷鏈發展滯后,一方面農產品在運輸中損耗大,另一方面產品運輸距離長,流通環節層層加碼,導致“原產地價格低到沒人要、市場地價格居高不下”。


      市場信息不暢——主產區和主銷區產需信息溝通渠道不通暢,市場需求與生產供應無法有效銜接。據農業農村部調查,大多數貧困地區農戶都是通過鄰里鄉親獲取產品銷售信息,通過正規渠道和現代傳媒手段獲取信息的比例不高。


      他還表示,中央和國家機構改革已經邁出職能調整的實質步伐,各部門間合力明顯增強,逐步推動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的行政管理體制也將有利于破解這一問題。


      兩類成因:大宗和鮮活、小宗農產品受影響因素不同


      唐珂說,不同類型的農產品受市場價格變化影響的具體原因不同,大致有兩類情況——


      一類是大宗農產品。近年我國稻谷、小麥、玉米庫存總量處于歷史高位,對糧食價格形成較大下行壓力。大宗糧食作物之間的替代性產生價格聯動,如玉米是第一大糧食作物,更是飼料主要原料,玉米及其下游產品對小麥、稻谷、高粱、大麥以及蔗糖、馬鈴薯等有很強的替代性,前兩年玉米價格下跌給相關替代產品帶來價格下行壓力。同時,大宗農產品近年國內外價差較大,進口沖擊持續加大,對國內農產品市場運行產生較大影響。


      另一類是鮮活農產品和小宗農產品。這類“菜籃子”農產品集中上市時往往價格較低,淡季價格較高,有明顯的周期性、季節性波動特征。天氣異常變化、小規模生產模式以及流通環節低效率等因素加劇了鮮活農產品的價格波動。而蔥姜蒜、綠豆、干辣椒等小宗農產品由于產地相對集中,更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加上耐儲存、市場容量小的特性,市場反應較敏感,一旦減產后價格大漲又刺激種植面積盲目擴大、從而導致下一個種植周期價格大跌。


      唐珂表示,目前我國農產品供給在多樣化、個性化方面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出現“賣難”的主要是大路貨,真正品質好的品牌農產品很少出現這個問題。


      五個發力點:全力破解“滯銷賣難”問題


      唐珂說,農產品消費需求的變化,對加快推動現代農產品流通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推動農產品產銷對接當前要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加大市場信息發布力度,瞄準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


      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品牌創建,大力發展綠色優質品牌農產品。


      三是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特別是田頭市場建設,提升農產品流通能力與效率。加強冷鏈物流建設,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推廣適度規模的產地貯藏保鮮設施,加強果品、蔬菜、水產品、禽蛋等產地預冷,低溫貯藏,低溫運輸和低溫銷售相關技術標準和專有設施裝備等標準研究,支持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加快發展,提升產地市場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


      四是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鼓勵發展訂單農業,探索拍賣交易模式。積極推進農社、農企、農校對接,通過多種方式促進產區和銷區、基地和市場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


      五是大力開展營銷和產銷對接服務。組織農業農村部門舉辦各種層次的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利用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一批實體展會推動農產品營銷促銷。農業農村部今年將組織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讓貧困地區的廣大農民獲得好的收益。(記者 董峻)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預計年內農產品價格總體仍偏弱運行

      預計年內農產品價格總體仍偏弱運行

      今年上半年,農業部編制并定期發布的“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均值為102 6,同比下降9 8個點。鮮活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蔬菜、豬肉、雞肉、雞蛋價格指數同比分別下降25 5、15 8、10 7和21 8個點。
      2017-07-28
    • 農產品供給如何確保國家糧食戰略安全?

      農產品供給如何確保國家糧食戰略安全?

      8月2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在新華社總社舉辦了“農產品戰略安全與政策供給”課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媒相關專家,共同為我國的農業供給側改革貢獻智慧。
      2017-08-23
    • 201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預計將低速增長

      201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預計將低速增長

      2017年,在發達經濟體同步復蘇、新興經濟體整體走強的大背景下,我國農產品貿易在走出低谷的基礎上,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2018-03-08
    • 農產品如何破解賣難困局?埋頭苦種難以解憂

      農產品如何破解賣難困局?埋頭苦種難以解憂

      今年以來,全國農產品滯銷事件此起彼伏,“價低賣難”也成為農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和心頭的憂慮。農產品為何滯銷賣難?問題到底出在哪些環節上?如何應對破解這一難題?農產品如何避免“過山車式”的價格起伏?
      2018-07-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