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2018年中國郵輪經濟發展報告》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接待郵輪量約326艘次,同比下降10%。業內普遍認為,雖然郵輪產品仍具有關注度,但整體呈現下行趨勢,2018年很可能成為我國郵輪產業的轉折年。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2018年是國內郵輪業改變‘玩法’的關鍵一年,郵輪產業附加值高、對經濟拉動作用強,應該從設計制造到港口建設全方位發力,促進中國郵輪產業順利啟航。”業內專家認為。
郵輪市場縮水了?暑期出行仍為熱門
近日,家住廈門的市民陳東正為暑假郵輪旅行計劃發愁,往年都能如期預訂到艙位的他,發現最近艙位變得緊張起來,“以前提前一周左右就能訂到熱門航線的艙位,現在部分線路更是一艙難求。”他告訴記者,像今年這樣旺銷的局面,十分罕見。
“2018年暑假郵輪旅游產品的銷售價格一直穩中有不同程度漲幅,幾個主要的郵輪品牌售賣情況都很不錯。比如麗星郵輪8月26日出發,廈門—那霸—宮古島5天4晚的售賣速度就很快,均價四千左右,但目前處于一艙難求的狀況。”廈門觀光國旅郵輪產品負責人說。
近年來,郵輪旅游作為新興休閑度假方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自2016年來,中國以210萬郵輪游客規模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市場,并逐漸由“高速發展”向“平穩發展”轉變。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的旅客數量達495.5萬人次,預計2018年全年將達到569.8萬人次。
然而,2018年6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郵輪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從2018年1—4月,我國接待郵輪量大東326艘次,同比下降10%。并且全國靠泊數量呈現均明顯下降趨勢,其中三亞、舟山等一般停靠郵輪數量較少,實質性增長的僅有深圳,增幅達到214%。1至4月份,停靠郵輪在30艘次以下的有8家,只有3家超過80艘次。其中上海接靠郵輪為150艘次,占全國的46%。
從出入境人次來看,全國有較低的增長速度,僅有12.3%,上海增速為158%。造成靠泊量下降,而總人次增長的原因在于大船的到來和母港游客量的增長,天津出入境游客下降,幅度較大,下降20%,廣州1至4月份超越天津成為全國第二大客源市場,深圳成為第四大客源市場。
“雖然暑期長假里,帶娃出門旅行,很多家庭會選擇郵輪出行,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總體迎來質的上揚。”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研究室主任周德全說,其實這些年所有郵輪公司的日子都不好過,今年3月,我國本土郵輪品牌天海郵輪就宣傳將于今年秋天關閉。這幾年,很多郵輪公司都在變革,比如更改航線、增加特殊線路的運營、減少在上海母港運營時間、減少航次、降低包船航次比例……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雖然郵輪產品仍具有關注度,但整體顯現下行趨勢,2018年很可能成為我國郵輪轉折年。
競爭愈演愈烈 專注打造“量身定制”
隨著近十余年郵輪市場的快速發展,郵輪供給量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郵輪市場需求增長速度,郵輪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較為凸顯,我國郵輪市場相較于西方郵輪市場盈利性較差,導致各大郵輪公司紛紛減少對我國郵輪市場運力投入。此外,在國內郵輪旅游市場由“高速發展”向“平穩發展”轉變的大形勢下,一直以“日韓航線”為主力航線的國內郵輪市場,航線過于單一,旅客已產生審美疲勞。
于是,越來越多的郵輪品牌開始打造“為中國游客量身定制”的郵輪,以滿足中國游客的需求。
“現在到旅行社門市部咨詢郵輪產品的客人想法比以前多了不少。比如前幾年客人只會簡單問目的地是哪里,現在會問船大不大、船上娛樂設施有什么特色、餐飲情況如何;又比如孩子年齡較小,哪艘船適合;心理價位是多少,哪艘船性價比更好……”深圳市報業國際旅行社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資深郵輪專家嚴春鋒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旅客的出行品味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更關注旅游產品的層次,對服務的要求也十分嚴苛。“因此,在郵輪設計研發中,誰能融入中國人的喜好與習性,把中國元素發揮到極致,誰就拿到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敲門磚。”他說。
為應對不振的市場環境,各大郵輪公司紛紛調整航線,加碼新船。此外,記者整理發現,以往“大手筆”的包船現象在今年也相應減少,轉而改為切倉銷售,同時,一些郵輪公司還將針對不同艙位乘客進行分層服務,一場郵輪行業的“變陣”正在進行時。
2017年7月,公主郵輪向中國市場投放“盛世公主號”,稱其是專為中國賓客建造的國際奢華郵輪,擁有唯美的空間設計、豐富的娛樂活動、多個餐飲場所,并為中國游客推出高端郵輪體驗“公主禮遇”,從而提升中國賓客的海上度假體驗。
歌詩達郵輪則將于2019年在中國市場投入為中國量身打造的首艘Vista級郵輪“威尼斯號”,這也是首艘以城市名字命名的郵輪,并預計在2020年再添一艘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新郵輪。
隨著這些為中國游客專屬定制的新船投入,中國郵輪市場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逐步迎來了中國郵輪市場的更新換代。
除了國際郵輪的“變陣”,國內一些郵輪包船社也做出了調整。國內某大型旅行社郵輪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就透露,今年不再全包歌詩達郵輪,而是采用部分包船和切艙的方式,但是整體銷售艙位數量與去年持平。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表示,“包船模式導致中國郵輪市場長期處于低價運行狀態,降低了郵輪品質。”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包船減少后,旅行社資金壓力也相應減少,艙位調整也更加靈活,今年還很少看到低價甩艙和價格戰出現。
選擇策略調整 重心轉向北方市場
據記者了解,中國郵輪港口母港郵輪主要集中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其中包括諾唯真郵輪“喜悅號”、麗星郵輪“處女星號”、公主郵輪“盛世公主號”、“藍寶石公主號”等母港郵輪。
相比天津、廣州、深圳等中國其它地區的郵輪母港,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口不僅是中國郵輪母港運營的第一大港口,其年接待量僅次于邁阿密(接待游客量550萬人次)、勞德代爾堡(420萬人次)、卡納維拉爾(382萬人次),也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母港。
隨著上海郵輪母港運力的日漸飽和,各家郵輪企業的市場重心也開始轉向北方,并通過創新升級的差異化,積極拓展北方市場。
今年,諾唯真郵輪“喜悅號”首度開啟為期一個月左右的天津母港運營,在華北市場影響力不夠且知名度不高的情況下,“喜悅號”創新開啟京劇主題航次,通過與《北京晚報》合作,邀請北京風雷京劇團登船演出,從而吸引了一票戲迷粉絲報名。
結合中國傳統戲劇元素,諾唯真郵輪在打開北方郵輪市場通道上邁出堅實的一步,讓更多北京、天津等地區的游客了解諾唯真郵輪品牌,有效促進了天津母港運營的售賣,更加讓人驚喜的是,出現了6月20日京劇主題航次售罄的情況。演出在船上的喜悅劇院進行,兩場演出的上座率均達9成以上,收獲一致好評。
隨后,麗星郵輪宣布“處女星號”將于今年9月進駐中國北方,在大連、天津、青島開展長達3個月的母港航線。
云頂郵輪集團總裁朱福明表示,“我們非常高興云頂郵輪集團進軍北方市場,從而完成了中國三大郵輪市場的布局,顯著提升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
同時,“處女星號”攜手哆啦A夢開啟海上“尋寶”假期,除“處女星號”外,“寶瓶星號”、“雙子星號”也將傾情呈獻一系列哆啦A夢特別禮遇,哆啦A夢迷們將可穿過海上“任意門”進入神秘卡通世界,盡情發掘包括哆啦A夢限量航海禮盒、限定客房、主題餐點、主題課堂以及經典場景拍照互動區在內的獨家驚喜。
而公主郵輪則選擇“另辟蹊徑”, 分別在上海、北京地區舉辦海外航線分享會,通過面對面的形式向大家介紹2018年全新阿拉斯加航線與歐洲航線,區別于大多數郵輪在中國郵輪市場中主打的日本、菲律賓等常規航線。
同質化嚴重 配套服務需補短板
夏季旅游高峰來臨在即,已經退休的王先生在諸多旅游產品中對郵輪興趣濃厚,作為廣受老年人歡迎的旅游產品,此前,王先生及家人便已經體驗過數次郵輪出行。然而,在拿到宣傳資料后,王先生卻有些猶豫了,“福岡、長崎這些全都去過了,沒有什么新的嗎?”旅行社推薦了阿拉斯加航線和部分歐洲內河航線。然而,在打聽過具體行程,得知需要搭乘飛機往返后,王先生感到“太遠了,麻煩”。
王先生提出的問題,同樣也是目前國內郵輪產品共同面對的尷尬。據《2017年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游客依然把“目的地”重要性看得大于“郵輪”,“郵輪即是目的地”的意識依然較為淡薄。
與此同時,據《北京晚報》一項針對郵輪滿意度的調查顯示,游客評價一趟行程體驗感如何,大多從幾方面出發:餐飲、住宿、娛樂活動、服務、岸上游等,其中讓大家不滿最多的則是岸上游方面。
“郵輪市場總體在向規范化方向發展,但在產品細節上需要改進和升級,比如線路劃定、價格制定、服務層次等諸多方面。” 嚴春鋒說,郵輪雖然帶有很強的度假功能,但是對于中國游客來說,還是屬于全新的旅行方式。即使在郵輪業很發達的歐美國家,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長期的培養過程。
郵輪公司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必須推出新航線。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在此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繼今年推出14條長航線后,還將在明年陸續推出17條6晚及以上的長航線,目的地包括俄羅斯的海參崴以及菲律賓北部的伊洛格斯。
除了郵輪公司自己航線的更改之外,國內的旅行社也不再拘泥于上海母港出發的船期。比如增加從廣州、香港、新加坡上郵輪的產品線路,再遠的還有海外長航線,甚至寰球郵輪。除此以外,還為側重目的地的客人設計了獨特的海陸空產品,比如日本的迪士尼和東京大學都能在郵輪旅行中體驗。
除郵輪本身需要補齊短板,與郵輪產業相關的服務業也需轉型升級。日前廈門市出臺的《關于促進廈門自貿片區郵輪物供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提出,將支持郵輪母港建設、規范和提升郵輪物供企業行為、規劃和培育郵輪物供基地、優化郵輪物供通關環境。
記者了解到,根據駐港郵輪和掛靠郵輪特性,廈門將積極推動郵輪產業配套服務發展,有針對性地建設郵輪維護和保養設施,構建郵輪維修、郵輪保養等完善的服務體系,打造綜合型郵輪船供物流中心,設立專門的補給倉庫,引進和培育為郵輪提供補給的專業化物供公司,重點發展郵輪食品及物料供應、燃油淡水供應等。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郵輪物資通關新模式極大提升了補給物資供應效率,大幅壓縮了企業通關手續及成本,對于吸引更多的國際郵輪靠泊廈門港,實現廈門集裝箱樞紐港與國際郵輪母港的產業對接和融合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業內專家表示,郵輪產業是撬動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打造郵輪上下游產業鏈更將助推郵輪產業長足發展,升級配套服務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郵輪市場離徹底復蘇仍需時日,供需平衡依然是當務之急。(記者 王有哲)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